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2008.历史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3353
  • 作      者:
    新华文摘杂志社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典型的做法是:从大量的亩产量记录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者,由此而推导出关于该地区平均亩产量的一般性结论。例如闵宗殿对宋代太湖地区的亩产量记载进行了筛选,摒弃了最高和最低的极端例子,从比较“中间”的记录中挑选出了范仲淹、方回、陈傅良、高斯德以及王炎等人对江南水稻亩产量的估计(这些估计都在2-3石之间),以此作为依据,得出宋代江南太湖地区亩产米2.5石的结论。闵氏之所以挑选这几个例子,当然是由于他认为它们是较好的证据。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他所用的就是“集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了避免“选精法”这种弊病,许多学者力求使用更多的证据,以便对历史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分析。而这里所说的“集粹法”,就是一种常用来替代“选精法”的研究方法。
    所谓“集粹法”,就是在对发生于一个较长的时期或/和一个较大的地区中的重大历史现象进行研究时,将与此现象有关的各种史料尽量搜寻出来,加以取舍,从中挑选出若干最重要(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者,集中到一起,合成一个全面性的证据,然后以此为根据,勾画出这个重大历史现象的全貌。
    在宋代江南农业经济史研究中,“集粹法”在亩产量研究中运用最为普遍。典型的做法是:从大量的亩产量记录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者,由此而推导出关于该地区平均亩产量的一般性结论。例如闵宗殿对宋代太湖地区的亩产量记载进行了筛选,摒弃了最高和最低的极端例子,从比较“中间”的记录中挑选出了范仲淹、方回、陈傅良、高斯德以及王炎等人对江南水稻亩产量的估计(这些估计都在2-3石之间),以此作为依据,得出宋代江南太湖地区亩产米2.5石的结论。闵氏之所以挑选这几个例子,当然是由于他认为它们是较好的证据。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他所用的就是“集粹法”。
    在农业技术研究中运用“集粹法”的典型例子,可见于梁庚尧对南宋稻作技术的研究。梁氏将周藤吉之、天野元之助、赵雅书、陈良佐等所指出的南宋农业技术各方面的进步作了综合总结,认为在南宋“江、浙、闽、蜀等人口稠密地区”的稻作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整地除用犁外,又使用耙、耖多次打、压田土;(2)经过浸种、催芽、育苗等过程,然后才移植秧苗于田问;(3)致力于肥料的搜集和处理,重视施肥;(4)增加除草的次数;(5)中期排水,然后再车水人田;(6)重视灌溉,如水车的使用、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梁氏所列出的这些技术,确实代表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中国南方水稻栽培技术中最优秀者,由这些进步所构成的总体图像,自然是“精耕稻作技术已达于纯熟”。
展开
目录
2000年
“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
回眸百年敦煌学再创千年新辉煌

2001年
破解千古疑案填补历史空白《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我国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20世纪的史学成就【两篇】
20世纪中国史学及史学名著
20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
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
清朝逊国90年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苏共亡党十年祭
一代盛世旷世巨典——关于大型清史的编纂

2002年
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反蒋拥共心态研究
二战后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开拓中国思想史研究

2003年
从新本《中国共产党历史》看红军西路军历史真相
揭开悬棺之谜
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人地关系研究【两篇】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与环境恶化
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
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

2004年
苏联30年代大清洗研究【两篇】
斯大林时期镇压规模考
从档案材料看苏联30年代大清洗数字的夸大
论汉代的民族“和亲”并非民族间的政治联姻——释两汉时期民族“和亲”之含义
全球化、族群认同与历史教育
打破分割促进融合——对历史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
水利制度史研究【两篇】
中国水权制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启示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三国演义》是怎样塑造刘备形象的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

2005年
长征中“毛张周”领导体制是怎样形成的
阿房宫考古及反思【两篇】
阿房宫:秦代的“半拉子”工程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从天安门事件到粉碎“四人帮”
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崛起——兼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三次转换
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
遥制——蒋介石手令研究
关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思考

2006年
民国学界老辈学人的学术传承
“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回顾与改革展望”笔谈【三篇】
从习惯线到法定线:我国政区界线性质的变迁
尊重历史立足现实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行政区划层级与幅员改革之必行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毛泽东谈魏晋南北朝

2007年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所犯的错误
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诗与真:历史与历史学何兆武讲校文
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
2008年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她”从哪里来?——现代女性指称的源流考释
“20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对学术史书写客观性的一种探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