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登·怀特:叙事、虚构与历史
一
20世纪之初,西方历史哲学的领域中发生了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转型。按沃尔什广为人知的概括,前者指的是对客观历史过程的哲学反思,它所要探询的是客观历史过程的目标、意义、规律、动力等问题;后者则是对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尤其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特性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我们也可以更加浅白地将二者之间的分野,视作是二者分别以“历史”和“史学”作为自己理论反思的对象。分析的历史哲学在20世纪60、70年代之前,由附庸而蔚为大国,成为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的主流,在对历史解释的特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等问题的探索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一种理论范式之下对该领域的理论探讨,往往会因为该范式所提供的核心问题在一定阶段内可被深入的程度、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的各种可能性被大量消耗之后而陷入僵局。这正是20世纪60、70年代,分析的历史哲学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迅速发展之后所面临的局面。而此时历史哲学领域内再次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此种叙事的转向(narrative turn,又有人称之为修辞的转向[rhetoric turn]或语言学的转向[linguistic turn])使得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浮出水面,取代分析的历史哲学而成为当代历史哲学的主流形态,使得历史哲学这一学术领域在危机中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1928-)则是促成这一转型的最为关键的人物。他在其主要著作《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①和一系列论著中所提出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尤其是英美)历史哲学的理论取向和思考重心。
展开
——何兆武
在我看来,此书乃是一部关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理论与历史的专著,而其重点则在于史学理论发展之历史。不过,作者的叙述方式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严格地依照编年式的编排,而是有重点地突出当代所谓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论,然后再把它们置于史学理论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分析,论述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此书的书名已经切中鹄的地指认出来——叙事的转向。
——刘家和
虽然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历史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怀特却从来没有否认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以及人们获取历史知识的可能性。他没有像比如后结构主义的一些思想家那样,走到主张”一切皆文本”、“作者之死”的地步。
安克斯密特和怀特一样,认为过去的历史实在乃是没有定形的混沌一片,本身并没有叙事性结构潜藏在内而等待历史学家将其揭示出来,恰恰是叙事才赋予了过去以结构和意义。
——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