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四大歌剧院全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65177
  • 作      者:
    (英)苏茜·吉尔伯特(Susie Gilbert), (英)杰伊·希尔(Jay Shir)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伦敦皇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并称四大剧院重镇。《四大歌剧院全传》内容丰富,语言精美,堪称一部富于启迪性和娱乐性的信史,歌剧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戏剧爱好者必读必备。
展开
内容介绍
  描述了它们自1945年以来的历史、追溯了近六十年来歌剧艺术的发展,涉及艺术争论、风格流派、逸闻趣事、媒体混战、艺术赞助、歌剧的可达性与普及性、戏剧对歌剧的深远影响等等,不仅探测了歌剧的隽永魅力和崇高品质,而且探测了歌剧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以及歌剧在国民文化生活中的功能。
  伦敦的皇家歌剧院、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并称四大歌剧重镇。《四大歌剧院全传》忠实描述了它们自1945年以来的历史,从二战硝烟中的险历和战后的重建,一直追溯到近六十年来音乐、导演、舞美、经管、资金等方面的沿革,堪称一部富于启迪性和娱乐性的信史。
  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为《四大歌剧院全传》注入了鲜活的生活,譬如1950年代,导演维斯康蒂与女高音卡拉斯结成一对灵感洋溢的搭档,引发了一场歌剧内涵和表演风格的大革命,从此以后,导演开始发挥更加凸显的作用。与指挥家戮力同心,把歌剧制作变成了一种融音乐、戏剧、舞美于一炉的整体艺术,表演水平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歌唱家借力于战后的清新氛围,开拓自己的戏剧表演才华;舞美设计家利用日益圆熟的技术,展现自己的发明创新能力;指挥家与导演汲取新的艺术理论,使舞台上下精彩纷呈。总之,六十年来歌剧界人才辈出。《四大歌剧院全传》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一大批传奇人物的故事,包括歌唱家多明戈、帕瓦罗蒂、卡纳瓦、萨瑟兰,指挥家索尔蒂、朱利尼、卡拉扬、海廷克;导演和舞美设计泽非雷里、伯里、洛厄里、维兰德·瓦格纳;行政领导吉林盖利、宾、艾萨克斯、德雷泽。《四大歌剧院全传》还追踪了大量的幕后故事,其中涉及艺术争论、风格流派、逸闻趣事、媒体混战、私人赞助与政府津贴,歌剧的可达性与普及型、戏剧对歌剧的深远影响,等等。多年的原创性调研,多位业内人士的采访,多幅精彩的照片,组成了一个信息的矩阵,形成了《四大歌剧院全传》的基础。《四大歌剧院全传》是一切歌剧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戏剧好者必读书,也是艺术史探秘者的必读书。作者吉尔伯特和希尔德优美笔触,不仅探测到了歌剧的隽永魅力和崇高本质,而且探测到了歌剧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以及歌剧在国民文化生活中的功能。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此期间,斯卡拉冒险上演了一些新剧目。吉林盖利了解并分享着米兰公众的保守口味。所谓公众,当然是指占据池座区的观众,其中大多数是生意人和吉林盖利的工业家同侪。玛丽亚·卡拉斯为斯卡拉歌剧院表演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的歌剧,将迷人的美声唱法重新引进了斯卡拉剧目库,但她不唱当代歌剧。她拒绝在吉安·卡洛斯·梅诺蒂的歌剧《领事》中出演女高音主角,这或许是一个高明的政策。1951年《领事》上演后,果然遭到观众的当头一棒,凭着它的演出质量和保守的音乐风格,本不该得此待遇。评论家圭多·孔法洛涅里从池座走上廊座,以示抗议。一篇报道说他从头到尾都在“呸”,另一篇报道说他从头到尾都在“嘘”。然而从此以后,《领事》便在国际剧目库中站稳了脚跟,常被誉为梅诺蒂的最佳作品。梅诺蒂确实创作了一部戏剧性极强的歌剧,台本是他自编的,情节围绕地下政治活动而展开。虽然《领事》的音乐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普契尼,但它的紧凑性以及不谐和元素却使它岿然屹立于当代。《领事》面世之初,被林肯·基尔施泰因称为“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一部感情真诚的作品,一部戏剧效果从不松弛的作品”。
  1952年,斯卡拉决定首演贝尔格歌剧《沃采克》,为此组合了一个杰出的制作班底:德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指挥,赫伯特·格拉夫导演,蒂托·戈比饰演剧名角色。玛丽的饰演者是多罗茜·道,1947年在美国,她曾塑造维吉尔·汤姆森歌剧《我们大家的母亲》中的苏珊·安东尼一角。她主要出演一些非常剧目,比如饰演威廉·沃尔顿歌剧《特洛伊勒与克莱西达》中的克莱西达、斯蓬蒂尼歌剧《艾格尼丝·冯·霍亨施陶芬》中的剧名角色,等等。《沃采克》一开幕就响起了一片躁动。米特罗普洛斯只好转过身,请求观众安静下来。演出完成了,评论界却有点吃不准这个作品。《晚邮报》评论员说贝尔格的曲谱“有些地方难以理解”,《伦巴第邮报》评论员说这是“一部有趣的重要歌剧,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在某种意义上,伊尔代布兰多·皮泽蒂充当着斯卡拉的专任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比较传统。1947至1959年,斯卡拉制作的皮泽蒂歌剧达九部之多,其中五部是世界性首演。盎格鲁撒克逊评论圈对皮泽蒂的主导地位大皱眉头,说他是“国内赫赫扬扬、国外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之一,作品上演的次数比人们想听的次数要多”。
  在未来的岁月里,意大利国产歌剧将成为这家意大利王牌歌剧院的主粮,而在战后初年,富特文格勒和赫伯特·冯·卡拉扬为斯卡拉带来一批德国歌剧。他们两人的演绎权威而富有特色,既形成了挑战,也为未来设立了一个标准。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来访以前,斯卡拉一般用意大利语演唱瓦格纳和莫扎特的歌剧,即使杰出的瓦格纳指挥家萨巴塔,在斯卡拉指挥《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时,也习惯于冠名为《特里斯塔诺和伊索塔》。1950年3月至4月,富特文格勒在斯卡拉指挥了《指环》四联剧,在这次难忘的演绎中,希尔丝滕·弗拉格斯塔饰演布伦希尔德,塞特·斯万霍尔姆饰演齐格弗里德,伊丽莎白·亨根饰演弗里卡、埃尔达和瓦尔特劳特,希尔德·科内茨尼饰演西格琳德、古特鲁妮和第三位命运女神。
  同年12月27日,富特文格勒的年轻对手卡拉扬前来指挥《汤豪舍》。吉林盖利有一段时间热切希望聘用卡拉扬。斯卡拉信奉质量至上,又需要加强德国剧目,卡拉扬当然是一个令人眼红的猎物。1908年4月5日,卡拉扬出生于萨尔茨堡,他的家庭是18世纪末从科萨尼迁入奥地利的,科萨尼今在希腊境内,但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卡拉扬的祖辈是一些成功的医生和学者,他本人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很年轻就担任了德语地区几家外省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二十一周岁还差一个月,他已在乌尔姆以歌剧指挥家的身份初次登台。1938年lO月21日,他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指挥《特里斯坦》,赢得如潮的掌声。二战结束后,他的纳粹经历仅仅对他形成了短时的障碍,很快他便返回舞台,重新开始了满负荷的工作。
  在这部米兰版《汤豪舍》中,卡拉扬的演员阵容主要由德国和奥地利歌手组成,包括饰演剧名角色的男高音汉斯·拜雷尔、饰演赫尔曼的杰出男低音戈特洛布·弗里克,以及女高音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接下来,卡拉扬于1952年1月指挥了一部辉煌的《玫瑰骑士》,施瓦茨科普夫饰演元帅夫人,塞娜·尤里纳契饰演奥克塔文,莉萨·德拉·卡萨饰演索菲,奥托·艾德尔曼饰演奥克斯。2月,富特文格勒返回米兰,指挥《名歌手》,3月指挥《帕西法尔》。卡拉扬的来访不仅将纯正的德语引进了斯卡拉的德国剧目,更重要的是开风气之先,引发了国际顶级歌剧院之间的制作交流,最终还将导致卡拉扬氏的“全明星团体”的形成:他让一拨明星从一个歌剧院飞往另一个歌剧院,从而使歌剧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国际艺术。
  1955年12月26日,小斯卡拉开幕,标志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崭新出发点。意大利的王牌歌剧院有了这个容量约为500坐席的新场地,即可上演一些或许会“迷失”在大剧院的作品了。小斯卡拉是一个自治实体,曾拥有一幢旧楼,靠近费罗德拉玛蒂西路,二战期间受到炸弹重创,旧楼被毁,小斯卡拉在旧楼的原址上重建。小斯卡拉的第一部制作是奇马罗萨歌剧《秘婚记》,尼诺·桑佐诺指挥,乔治欧·施特雷勒导演。奥里奥·韦尔加尼在《晚邮报》上撰文,称赞施特雷勒“将这部喜歌剧的音乐保持在一个令人炫目的高水平上”。在同一演出季,继《秘婚记》之后,小斯卡拉又推出莫扎特的《女人心》,以及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歌剧《米特里达特·尤帕托雷》,另外还有四部室内歌剧,其中包括法利亚的《彼得罗先生的木偶戏》。一个常设剧团在这里建立起来了,其成员是一批精挑细选的歌唱家,他们的嗓子和表演风格正好适合这批正在上演的作品。与斯卡拉的大型演出相比较,小斯卡拉的制作质量和音乐质量不会受到大舞台的损害。某些优秀歌手的嗓子不适合巨大的演出厅,到了小斯卡拉,便能受之无愧地被观众聆听了。
  1956年2月,作为开幕庆典的艺术活动之一,小斯卡拉录制奇马罗萨的歌剧《秘婚记》。质量和优雅再次居于首位。桑佐诺指挥,序曲先声夺人,风格幽默、高雅、独特。重音的定位堪称完美,管弦乐团的演奏很有活力,全体成员都不乏节奏感。路易吉·阿尔瓦和格拉切拉·休蒂演唱那对年轻的恋人,以后若干年,他俩还将继续为小斯卡拉增色,也为自己赢得特殊的声誉。阿尔瓦的嗓音中永远潜伏着欢笑。休蒂是迷人和活泼的化身,她的表演风格多彩而微妙,嗓子可以随时调度起来,服务于性格的塑造和激情的发动。次女高音埃贝·斯蒂南尼在录音中演唱菲达尔玛,代替在剧院里饰演这一角色的朱列塔·西米奥纳托。斯蒂南尼的嗓子已过全盛期,进入了艺术生涯的晚秋,即使如此,这位伟大的歌唱家还是光荣地完成了任务。1956年在斯卡拉,她以五十三岁的年龄出演了她的最后一个角色。
展开
目录
插图目录及来源

第一部 1940年代创建与重建
1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40-1955“一种新的美在诞生”
2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45-1957重建
3 伦敦皇家歌剧院1945-1957“无米之炊
4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41-1950绅士约翰逊

第二部 1950年代新旧交替
5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55-1959黄金时代
6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55-1960卡拉扬上任
7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51-1959宾天下
8 伦敦皇家歌剧院1955-1960库贝利克任中及任后

第三部 1960年代变化的舞台
9 伦敦皇家歌剧院1960-1965索尔蒂的革命
10 伦敦皇家歌剧院1965-1970“世界首屈一指的歌剧团”
11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60-1972迁往林肯中心
12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61-1968卡拉扬辞职
13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60-1969新星闪耀

第四部 1970年代激进的时代
14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70-1985意大利无时不在
15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70-1980庸作多多,佳作寥寥
16 伦敦皇家歌剧院1971-1980柯林·戴维斯:是戏剧,不是生日蛋糕
17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72-1980“大都会大而无当”

第五部 1980年代新锐对传统
18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80-1990意大利色拉
19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80-1990复兴之路
20 伦敦皇家歌剧院1980-1987柯林·戴维斯(续):“音乐第一”
21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80-1990“那丝绒加水晶的青楼”

第六部 1990年代“衡量文明的尺度”
22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90-2002穆蒂时代
23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90-2002“除了国家歌剧院奥地利还有什么?”
24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90-2002“一座高效的工厂”
25 伦敦皇家歌剧院1988-1994“无本之木”
26 伦敦皇家歌剧院1994-1997“最低成本选项”
27 伦敦皇家歌剧院1997-2002谁是考文特花园的主人?
剧名对照表
剧中人对照表
人名对照表
四大歌剧院历届领导一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