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
此曲作于1964年6月,取材于河北老调、定县秧歌等素材,描绘了小麦丰收时农民劳动的场景。
该曲用G调梆笛演奏。使用此笛演奏时,须在第六孔半音位置处再开一孔(即第七孔),并用大拇指按启。第七孔音与筒音相同,可做七孔与五孔之间的滑音。77小节的扬琴独奏可适当缩减演奏。乐曲85、184-189小节的滑音,均是模仿筝的演奏技巧,颤动下滑。
《草原巡逻兵》
此曲作于1972年9月,取材于内蒙民间音乐素材,主要描述守卫祖国北疆的边防军战士训练、巡逻的生活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该曲用F调笛演奏。乐曲第二段回号散板(68小节处),笛子模仿内蒙长调,应演奏地豪放辽阔。乐曲第三段号快板中的“马嘶”声(100小节处)是用四、五、六三个指孔快速按启产生的效果,也称“臂颤”的技巧。乐曲中段(2号散板“*”处)需用循环换气演奏。超吹指法须开第二、三、五孔加力奏出。全曲的吐音要求力度强劲,精神振奋。
《沂蒙山歌》
作于1974年,根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改编而成。主要描述沂蒙山人民热爱家乡山水的情怀和奋发图强建设新天地的精神。
该曲用E调笛演奏。此曲滑音很多,别是第六孔和第三孔,需演奏地圆滑完美。特别强调的是乐曲的歌唱性和山里人耿直豪迈的性格。
《秦川情》
此曲作于1992年2月,取材于陕西省秦腔、碗碗腔、酈鄂调等戏曲音乐。描述了八百里秦川的风土人情。
该曲用E调笛演奏。引子部分要求气势磅礴;慢板(14小节处)为叙事性,委婉激情交替辉映;小快板(73小节处)表现愉快的社火,应奏出板胡的味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