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副主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浦东青联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2004年被选派到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学习并获该校颁发的校长执业证书。因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被上海市授予浦东“张巍音乐教师培训基地”。
1977年至1987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本科学习,1987年师从郑英烈教授攻读作曲与现代和声理论方向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师从赵晓生教授攻读博士并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学位。从2002年至2008年间,连年赴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及讲学考察。在台湾“两岸专业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大陆音乐教育制度、观念及其影响》、ISCM执委会上海现代音乐创作论坛上所作的《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上所作的“简论里盖蒂音乐刨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以及在“2003”华人作曲家音乐节”上所作《王建中的音乐创作》等专题发言均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节奏理论、节奏分析、音高(和声)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其研究课题《音乐的节奏结构——结构力与动力的研究》、《20世纪音乐作品的节奏形态研究》、《音乐基础教育体制的转型研究》、《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特色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分别获得霍英东基金、上海曙光基金、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以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主要论文、作品有《论节奏的定态》、《论音乐节奏结构中的二元关系》、《论节奏结构的重音》、《论音乐的节奏结构——对其中诸要素的讨论》、《序列音乐中的数列化节奏》、《论节奏的组织与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节奏的分析与认识》、《论当代音乐的和声材料及其组合、关系》、作品《散板》(钢琴独奏)、《祷文》(筝或扬琴独奏)等数十篇。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2005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6年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