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拔根芦柴花:扬州民歌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45001
  • 作      者:
    弋弘著
  • 出 版 社 :
    广陵书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扬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因为兼容并蓄了来自吴越、楚汉、中原乃至燕赵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充满个性与生机的扬州文化,由此也使她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明媚,景色秀美,只要你走进她,就会感受到游在画里,住在诗中的浪漫情趣;这里有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你能亲身体验到城在园中,园在城内的真实景致;这里有活跃的文化创造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连天上的二分明月,地面的十里春风,都隐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这里有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艺术品种,从这些不同特征的艺术形态中,你能触摸和探寻到扬州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透过那寓意深邃的画卷,你会感受到扬州人敢于冲破桎梏、励志创新的文化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是这些精彩的唱词为扬州民歌的曲调提供了恣意发挥的基础,使得民歌在不断填入新词的过程中,也不断更新着曲调,以致许多民歌能因时而变,常唱常新。<br>    任何一种地方民歌曲调的形成,都同当地的语言音调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扬州民歌亦不例外。扬州民歌优美流畅的旋律,首先是扬州地方语言为之提供了初始音调。扬州话是很有特色的一种方言,它是江淮方言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语言。它既不像北方方言那么“侉”,也不像吴方言那么“嗲”,而是一种融南柔北刚于一体的独特方言。扬州评话之所以能在方言繁多、曲种林立的中国曲坛独树一帜且影响巨大,当然同扬州话的语言魅力分不开,这就是它恬美而不糯粘,爽朗却无冲劲,五声鲜明,行腔别致,铿锵委婉,刚柔相济。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形态为造就优美流畅的扬州民歌打下坚实的音调基础。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音调与语言的关系:<br>    其一,三度上行的起句。扬州民歌的起旬,与北方民歌常常用四、五度大跳起句不同,也同吴语区的级进进行有别,而是常常用三度小跳开头,此乃方言使然。如《拔根芦柴花》的首句“叫(呀)我(这么)来(呀)……”,“叫呀”就是大三度起句,而这两个字在扬州话里一为去声,一为阴平,扬州话的去声音调低于阴平,所以大三度上行的旋律很符合扬州话四声调值的规律。再如《高邮西北乡》的起句“我家在……”扬州(包括高邮在内)方言的第三声“我”亦低于阴平“家”字的音调,所以,其小三度上行起句的词曲音调关系也是非常熨帖的。<br>    其二,“上”声下行的独特影响。我们知道普通话中“上”声的音调是拐弯儿的,所以表示上声的记号为“V”,而扬州话的上声音调呈下行形态,因而它就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旋律形态。
展开
目录
《扬州艺术丛书》序陆苏华<br>开头的话<br>漫话源流<br>评述特征<br>(一)优美流畅、特色鲜明的旋律<br>(二)小巧玲珑,形态多样的结构<br>(三)丰富多彩变化自然的调式调性<br><br>简叙传承<br>(一)影响扬州民歌传承的历史人物<br>(二)当代扬州民歌的传承人赏析号子<br><br>赏析号子<br>(一)从《拔根芦柴花》说起<br>(二)沿江一带的栽秧号子<br>(三)里下河的栽秧号子<br>(四)车水号子与“五句半”<br>(五)旱谷地区的农事号子<br>(六)《放鸭号子》与《赶牛号子》<br>(七)渔民船工号子<br><br>品味小调<br>(一)《茉莉花》与《鲜花调)<br>(二)《孟姜女》与《梳妆台》<br>(三)《高邮西北乡》、《剪剪花》、《到春来》<br>(四)《杨柳青》、《上河调》、《小刘姐姐》<br>(五)《剪靛花》、《下盘棋》、《虞美人》<br>(六)《手扶栏杆》、《八段景》、《侉侉调》<br>(七)《湘江浪》、《叠断桥》、《倒扳桨》、《倒花篮》<br>(八)《板桥道情》与《黄莺儿》<br><br>不结束语<br>附录:精选扬州民歌101首<br>1.拔根芦柴花<br>2.拔根芦柴花<br>3.一根丝线牵过河<br>4.一根丝线拖过河<br>5.大哥大嫂子<br>6.你打号子我来和<br>7.郎扛木犁姐背筐<br>8.牛郎会织女<br>9.远望梨山青又青<br>10.小号好打口难开<br>11.唱得大家劲头来<br>12.打樱桃<br>13.一只白鹳子白汪汪<br>14.小妹子<br>15.黄黄子<br>16.手拿兰花顺墙栽<br>17.早上起来雾不开<br>18.只要我嘴动舌头环<br>19.南风吹来麦子黄<br>20.布谷鸟声声叫得响<br>21.栽秧要趁好时光<br>22.一见姐姐苦凄凄<br>23.一对鸟儿树上睡<br>24.结上姐姐在茅山<br>25.我跟姐姐东西庄<br>26.夜夜想姐五更天<br>27.十七十八大妹子<br>28.一对喜鹊站树梢<br>29.送哥送到菱角塘<br>30.幸福秧<br>31.我和姐姐一路来<br>32.郎见妹子把手招<br>33.好姐好妹好嫂子<br>34.绣兜兜<br>35.望望槐花几时开<br>36.姐姐门前有棵桃<br>37.蒿草生来绿油油<br>38.别人家妻子想不来<br>39.太阳下山黑呼呼<br>40.五句半子真好听<br>41.先生不来我着慌<br>42.叫我唱唱难起头<br>43.哪有机会再碰头<br>44.一个姐姐真不丑<br>45.结识姐姐在丹阳<br>46.晚了黄昏<br>47.山伯思想祝英台<br>48.梁山伯思想祝英台<br>49.二八佳人上长街<br>50.看花容易绣花难<br>51.红花惊动白花开<br>52.要打号子大家来<br>53.打起号子筛花生<br>54.布谷声声催人忙<br>55.争分夺秒战四夏<br>56.小小鸭蛋两头光<br>57.一只鸭蛋两头光<br>58.赶牛号子<br>59.东方发白晓星上<br>60.茉莉花<br>61.鲜花调<br>附录:鲜花调<br>62.虞美人<br>63.高邮西北乡<br>64.小小紫竹直苗苗<br>65.孟姜女<br>66.梳妆台<br>67.五更相思<br>68.卖油郎<br>69.十把扇子<br>70.西庄的姐姐来送行<br>71.思郎心也碎<br>72.王大娘补缸<br>73.下盘棋<br>74.四季游春<br>75.月儿渐渐高<br>76.写封信儿寄给孩子爹<br>77.调兵<br>78.探妹<br>79.张家姑娘<br>80.手扶栏杆<br>81.十绣古人<br>82.亮月子一出照楼梢<br>83.对花名<br>84.摘黄瓜<br>85.五湖四海皆朋友<br>86.哭小郞<br>87.拜年<br>88.三戏白牡丹<br>89.打樱桃<br>90.小锣子一打唱开腔<br>91.姐在河边淘白米<br>92.高高山上有一家<br>93.送夫参军<br>94.十不全<br>95.好一对鸳鸯不成双<br>96.八月十五月儿光<br>97.到春来<br>98.荡湖船<br>99.夫妻双双回娘家<br>100.道情调(一)<br>101.道情调(二)<br>扬州艺苑门外谈(跋)赵昌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