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24228
  • 作      者:
    卢璐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卢璐,1973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曾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学习作曲专业,受教于杨青、施万春、李西安等教授。1997年毕业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高为杰教授,1999年取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任教,兼任理论教研室主任。2004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博士,师从杨青教授,2007年6月获博士学位。
    近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两个音阶,一种思念——高为杰混合室内乐赏析》、《清雅乐意赋竹韵一评杨青三部“竹”题材作品》、《“奉献无多,但求分享”——记高为杰先生音乐创作生涯》等论文。创作音乐作品十几部,2007年底成功举办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同年被授予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骨干教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高为杰的艺术成就和成长历程进行介绍。第二章,详细阐述高为杰的三种具有创新性的创作技法及理论——“音级集合配套”、“十二音定位和弦”、“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这三种创作手法虽然具有创新性,但都有其理论渊源(例如“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它首先突破了传统音阶的结构而成为“人工音阶”,进而突破了八度循环周期的限制,但仍然保持了与传统音阶相同的“有循环周期”的特性,成为了传统音阶的“姐妹”)。在本章中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法的理论渊源、阐述其理论体系、并结合作品分析其运用方式。第三章,对高为杰的和声手法、复调手法、音乐结构处理、配器手法等创作特征进行探讨,解读他如何在现代音乐语言的外衣下沿承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而推陈出新。第四章,集中对几部作品进行分析,以全面观察高为杰的创作思路、技术手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深入体验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高为杰的基本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高为杰喜爱的名句,也是他在五十余年音乐创作生涯中勤于探索的真实写照。
    第一节  概述
    一、艺术成就简介
    在国内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中,高为杰是一位优秀的代表。他1960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及《人民音乐》编委等,创建过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作曲家创作探索会”并任会长。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特聘研究项目主持,上海音乐学院特聘博士导师及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兼聘教授,《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曾应邀出访新西兰、韩国、法国、英国、美国、荷兰、墨西哥、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交流,多次担任国内外音乐创作评奖评委,其传略载入英国剑桥《国际音乐与音乐家名人词典》(第17版)等辞书。
    ……
展开
目录
序一◆李西安
序二◆杨青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高为杰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长与创作历程

第二章 创作技法中三种音高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音级集合配套
第二节 十二音定位和弦
第三节 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

第三章 音乐创作手法研究
第一节 和声手法特征
第二节 复调手法特征
第三节 结构处理特征
第四节 配器手法特征

第四章 音乐作品分析
第一节 《路》
第二节 《韶Ⅱ》
第三节 《暮春》
第四节 《雨思》
第五节 《远讯》
第六节 《冬雪》
第七节 《远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为杰音乐作品统计表
附录2:高为杰专著、论文发表情况统计表
附录3:高为杰的和声力学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