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析,是以“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双重身份载入史册的,关于他的一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分析研究。一是,他作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后来何以转向以音乐学为终生事业,如此强调音乐在复兴祖国中的作用。二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在音乐思想上何以如此强调孔子“乐教”,所谓“谐和精神”。三是,如何评价其学术上的正误得失及其历史地位。<br> 王光祈是个内蕴炽烈,秉性执着,重感情,富幻想,天赋诗人气质的人。民国三年,当他22岁离乡,乘船东渡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一带)时,写下了六首五言律诗,其中第三首最能披露他忧国伤民的广阔襟怀和投入时代洪流时的心态。<br> 万里瞿塘水,滔滔怒不平。<br> 中原还逐鹿,竖子竟成名!<br> 千载忧难已,深宵剑自鸣。<br> 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br> 他放眼祖国河山,激情慷慨,满腔热血似乎和滔滔的瞿塘江水交汇一起了。他在为自己的前途预卜,那将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他决意不计枯荣,要走一条正直的路,诚笃自信,决不饷仰依人。也许是彻夜难以成眠吧!滔滔热血,铿锵剑鸣!后来,王光祈果然如他自誓,走完他后一半的人生途程。他之所以积极投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之中,后来又为音乐学事业供献了健康和生命,完全不是偶然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