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怎样刻边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537367
  • 作      者:
    王本兴编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怎样刻边款》讲述印章艺术的同时,书后附有近代印人边款精选欣赏。印章艺术从出土的商玺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无比丰厚的传统性与艺术性。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形式美。而作为印章的边款,别具风貌,自呈特色,形成了完全有独立体系的艺术门类。经过墨拓的边款,黑墨如漆的颜色,与印章的朱丹艳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对比,边款文字则是白色的笔画。这样,红、黑、白三者之间,既自然又协调,又互相辉映,互相烘托,构建了篆刻艺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
内容介绍

  《怎样刻边款》共七章内容,包括边款概述,刻边款的工具和材料,边款的用字选体,边款的内容,边款的位置与形式,边款刻制,拓边款等内容,对边款的历史及后续发展、刻边款的技法及材料做了全面的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传统的篆刻历史上,最早的款识。如果从一件物品、器具或艺术品制成后,要落款以示制作年月日期、制作者姓名、制作原因、制作事由等意义看,那么,先秦时期的钟鼎铭文就有之。如图1,系“利簋”的款文。利簋1986年出士于陕西临潼,系所见两周最早的青铜器,铸成于周武王灭商后的第七天,款文记载了周初历史上第一件大事“牧野之战”。其有32字,它是以青铜器铭文的形式,以记事为内容,而留存于世的较早的款识。图2为“虎符”款识,“虎符”系古代帝工调动军队之信物。亦用铜质材料制成,“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共12字,小篆书体。此为秦始皇帝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山东临城出土。说明款识在古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当时的年代里,还起着一定的实用价值。此外,有铭文的款识还表现在先秦时代的诸多铜板、铜版、镫铭、镜铭、铜殴、铜升、铜斗、铜炉、铜洗、陶器、残石以及砖瓦上。如图3,为两件汉砖铭文,“建始二年砖”刻十西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篆书书体;“建元二年砖”刻十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隶书书体。砖铭主要标明制砖日期与制刻者姓名等。这也是古代早期器物的“勒工名”形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边款概述
第一节  边款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边款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刻边款

第二章  刻边款的工具和材料
第一节  刻刀
第二节  印石
第三节  毛笔
第四节  印床
第五节  拓款用具
第六节  其他用具

第三章  边款的用字选体
第一节  甲骨文、甲骨文边款
第二节  金文、金文边款
第三节  陶文、陶文边款
第四节  秦诏版、秦诏版边款
第五节  石鼓文、石鼓文边款
第六节  缪篆、缪篆边款
第七节  镫铭、砖铭等文字边款
第八节  小篆、小篆边款
第九节  嘉量铭、嘉量铭边款
第十节  碑额、石阙等文字边款
第十一节  祀三公山碑及其边款
第十二节  天发神谶碑及其边款
第十三节  简帛书、简帛书边款
第十四节  隶书、隶书边款
第十五节  魏楷、魏楷边款
第十六节  楷书、楷书边款
第十七节  行书、行书边款
第十八节  草书、章  草小草大草边款

第四章  边款的内容
第一节  单款
第二节  双款
第三节  年月款
第四节  场所款
第五节  原因款
第六节  心得款
第七节  诗文款
第八节  肖形图形款

第五章  边款的位置与形式
第一节  边款的位置
第二节  边款的形式

第六章  边款刻制
第一节  石面处理
第二节  款文上石
第三节  单刀楷书款刻制
第四节  单刀楷书“永”字刻制
第五节  双刀楷书“永”字刻制
第六节  草书款刻制
第七节  草书“永”字刻制
第八节  单刀隶书款刻制
第九节  单刀隶书“永”字刻制
第十节  双刀隶书“永”字刻制
第十一节  篆书“永”字刻制
第十二节  朱文边款刻制
第十三节  图案花纹边款刻制

第七章  拓边款
第一节  墨拓法
第二节  蜡拓法
第三节  机拓法
附;近代印人边款精选欣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