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字与书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49337
  • 作      者:
    陈彬龢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字与书法》配有丰富的相关书法图片,与文字内容相呼应,可给读者提供更直观的阅读感受。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彬龢(1897-1945),曾用名乐素素、昌蔚、松轩。江苏吴县人。1917年到上海,任仓圭明智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二十年代去北方担任中俄大学总务长、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等职;因参加1926年3月18日的反帝爱国运动遭段祺瑞政府通缉。1928年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岩井英一拉上关系,成为日本的职业特务。1929年起在日本特务支持下编辑出版《日本研究》。1931年春进申报馆工作,任社评主撰,以左派“爱国志士”的面目出现,曾撰文谴责日军暴行。1932年底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戈公振、邹韬奋等一起发起筹备出版《生活日报》。1936年夏去香港。1942年由日本海军部支持出任《申报》社长。1943年1月发起组织“上海市新闻联合会”,自任理事长,专门替日伪宣传,吹嘘日本海军武力。
展开
内容介绍
  汉字充满魅力的线条,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字而独具个性的显著特色之一,以汉字为对象的书法艺术,亦成为艺术园地的一枝奇葩。本书先从文字源流、书体沿革,细讲汉字之历史与发展;再从书法述评、书法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讲解不同时期中国书法及其理论的发展演变,指明执笔、用笔、结构等学书、习字之技法。书后附有历代书家小传及重要碑目,可供读者参考。另外,本书配有丰富的相关书法图片,与文字内容相呼应,可给读者提供更直观的阅读感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言
  原夫文字之创造,首先象形,即六书中所谓“象形”是也。盖先民思想单纯,其始也结绳为识,其后乃创造文字,描写事物之形状,为言语、思想之代表。其至今犹有遗迹可寻者,如篆文之(日、月、山、水、草、木、鱼、鸟)无非象形之文。降及后世,文字之形式几经变迁,如今所通行之楷书体,日、月、山、水、草、木、鱼、鸟之写法,与实物之形状相差已远。至草书之日、月、山、水、草、木、鱼、鸟等字,尤无“象形”之可言。是今日普通所用之文字,已不能考见古代“象形”之意义矣。
  原来象形之字,古时创作者甚少。《说文》九千余字之中,象形文字仅三百有奇。宋郑樵《通志·六书略》采录象形文字六百有八。但其中非纯粹象形,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上、中、下、万等字者,亦归入象形之中。其他则皆属诸“指事”、“形声”、“会意”者为多耳。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文字源流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文字之渊源及其发达
第一节  字之特征
第二节  字之构造
第三节  字之整理
第三章  古代文字研究之程序
第二编  书体沿革
第一章  书体总说
第一节  古文
第二节  大篆
第三节  小篆
第四节  隶书
第五节  八分
第六节  章草
第七节  楷书
第八节  行书
第九节  草书
第三编  书法述评
第一章  书法总评
第一节  三代人书法
第二节  秦人书法
第三节  两汉人书法
第四节  三国人书法
第五节  六朝人书法
第六节  王羲之
第七节  唐人书法
第八节  宋元明人书法
第九节  清人书法
第二章  南北书派论
第四编  书法研究
第一章  学书概说
第二章  执笔
第一节  执笔法
第二节  把笔无定法
第三节  执笔之高下
第四节  拨镫法
第五节  腕法
第六节  悬腕
第七节  提腕
第八节  枕腕
第九节  平覆法
第三章  用笔
第一节  起笔与终笔
第二节  藏锋与露锋
第三节  正锋与偏锋
第四节  直笔与侧笔
第五节  圆笔与方笔
第六节  三折法
第七节  欧阳询八法
第八节  张怀瑾论用笔十法
第九节  智永“永”字八法
第十节  笔法名称二种
第四章  结构
第一节  欧阳询三十六条结构法
第五章  习字
第一节  选纸
第二节  选毫
第三节  选墨
第四节  安砚
第五节  正姿势
第六节  临、摹
第七节  少数字之熟习
第八节  博览
附录一  历代名家小传
附录二  重要碑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