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br> 第一节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br> 第二节 学习书法的意义<br> 第三节 怎样学好书法<br> 第一章 书法发展简史<br> 第一节 先秦书法<br> 第二节 秦汉书法<br>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书法<br> 第四节 隋唐五代书法<br> 第五节 宋元书法<br> 第六节 明清书法<br> 第七节 近现代书法<br> 第八节 当代书法<br> <br> 第二章 毛笔书法的工具<br> 第一节 笔<br> 第二节 墨<br> 第三节 纸<br> 第四节 砚<br> 第五节 其他辅助工具<br> <br> 第三章 毛笔书法的基本常识<br> 第一节 书写姿势<br> 第二节 执笔方法<br> 第三节 运笔方法<br> 第四节 笔法名称<br> 第五节 墨法<br> <br> 第四章 临摹技法<br> 第一节 选帖<br> 第二节 读帖<br> 第三节 临摹<br> 第四节 临摹四忌<br> <br> 第五章 毛笔楷书<br> 第一节 概述<br> 第二节 魏体<br> 第三节 唐代楷书三大家欧、颜、柳<br> 第四节 欧、颜、柳楷书基本笔画<br> 第五节 欧、颜、柳楷书偏旁部首<br> 第六节 欧、颜、柳楷书间架结构<br> 第七节 小楷<br> <br> 第六章 毛笔隶书<br> 第一节 概述<br> 第二节 隶书点画用笔<br> 第三节 隶书结构特点<br> <br> 第七章 毛笔行书<br> 第一节 概述<br> 第二节 行书书写技法<br> 第三节 行书结构特点<br> <br> 第八章 书法创作<br>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涵义<br>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形式<br> 第三节 书法创作的章法<br> 第四节 书法创作的程序和方法<br> 第五节 书法作品习作及实用书写<br> <br> 第九章 书法鉴赏<br> 第一节 书法鉴赏的意义<br> 第二节 书法鉴赏的规律<br> 第三节 书法鉴赏的内容<br> 第四节 书法鉴赏的过程<br> 第五节 书法作品欣赏<br> <br> 第十章 硬笔书法<br> 第一节 基本常识<br> 第二节 钢笔楷书<br> 第三节 钢笔行书<br> 第四节 钢笔书法作品欣赏<br> <br> 第十一章 粉笔书法<br> 第一节 书写姿势<br> 第二节 粉笔楷书点画书写技法<br> 第三节 板书原则及作品欣赏<br> <br> 第十二章 篆刻艺术<br> 第一节 篆刻工具<br> 第二节 执刀与刀法<br> 第三节 篆刻临摹<br> 第四节 篆刻边款<br> 第五节 篆刻艺术创作<br> 第六节 优秀篆刻作品欣赏<br> 附录一书法名胜<br> 附录二教育部考试中心书法等级考试摘录<br> 参考文献内容摘要
《大学书法》适应文、理、工科大学,艺术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教学之用,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书法爱好者的教学参考与自学用书。编著时,考虑到读者对象的不同,力求内容朴实、通俗、实用,戒理论的玄虚和文字的冗长。根据上述宗旨,作者在拟订全书框架时,确定以毛笔楷书为主。因为书法之源是毛笔字,而毛笔书法的全部内容又是钢笔字和粉笔字的参照系。因此,毛笔楷书所有范字均选用名贴——唐楷欧(《九成宫》)、颜(《勤礼碑》)、柳(《玄秘塔》)的原字样,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这样三体并列能兼顾教者和学者,适应不同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和要求,不至于一个教学班乃至一个学校因教材的限制而硬性规定教学某一风格的字体。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自学,便于读者接受和掌握自己想学或所学的某一字体。<br> 为了突出实用性和艺术性,对毛笔行为《兰亭序》和毛笔隶书《曹全碑》也安排了一定的篇幅。<br> 为保持书法体系的完整,对书写工具、书法创作、书法欣赏、现代书法、实用书写、书法简史和篆刻等均作了系统而简要的阐述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