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法赏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71789
  • 作      者:
    方建勋,杨谔编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书法赏析》有图有文,带您走进书法世界。
  在中国,书法艺术是“宠儿”。你看,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书画印”,书法都在其中,再看,如果一个人能写手漂亮的书法,不论是毛笔还是钢笔,周围的人都会投以钦赏的目光。对书法,因为从小接受识字教育的缘故,普通老百姓多多少少都会“两下子”,所以每每面对张书法时都能说出点门道。比如夸个人书法好,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便是“龙飞风舞”、 “行云流水”,或者是“把字写活了”。殊不知,这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点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秘奥。虽然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书法,但是他们并不视之为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纯粹艺术。存中国则不然。中国的艺术家是把书法当作生命来看待的,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书法生命的生成与创造方面得益于汉字的构造。可以说,若是没有汉字的诞生,则不可能出现像中国书法这样一种纯粹的高级艺术。蒋彝先生曾经说过 “中国书法的美学是 (汉字)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地表现出来。”可见,中国书法艺术成立的前提是具有汉字这样种优美的形式。有了这样一种优美的形式后我们才可以谈得上如伺去将这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一种艺术。与其他民族文字相比,汉字在形式上的美感无可比拟。这些字的最初产生,却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仰者取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这样种悟对式的观察。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征象,然后”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流竞美。”
展开
内容介绍
  孙过庭在《书谱》里提出了书法学习三阶段  “至干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三个阶段是书法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也是书法家人格修养逐步走向圆满大成的过程,还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如东坡所言的神、气、骨、肉、血)、书法家的个体生命、生生不息的宇宙大生命,这三个生命逐渐走向会通境界的过程。“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说的就是这个境界,一个“复归平正”、“人书俱老”的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篆书
  周大盂鼎器铭
  金文从商代的依物象形、多富装饰性及原始野性的张狂、恐怖与任性,逐步演化为以线条为主,弱化装饰性,追求整齐、均衡、对称,表现出一种“斯文气”。懿王或孝王时代金文的线条
  和结体,都有一种秩序感,婉转典雅,已初步具备了小篆的艺术特色。规范,当然是金文书法发展过程中必要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规范才能表明它已趋于成熟。但艺术的发展规律又恰恰是:在规范形成的同时艺术开始走向模式和死板。艺术的发展必须突破旧有的模式,创造出一种新的鲜活的样式。也正是应了这样的规律,刚形成的新的金文秩序又被打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散盘器铭》是西周厉王时代的作品,铭文共l9行,350字。记述矢、散两个联姻国之间划分田界等事,立誓、画图确认归属等。厉王不是一个好国君,《资治通鉴》说:“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政,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厉王时周人和南方又有许多战争,《后汉书·东夷传》说“厉王无道,淮夷人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纲纪的散坏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有利于新的艺术思潮的自由涌动,《散盘器铭》简便率意、不衫不履的新金文书风的诞生正其时也。
展开
目录
概论
第一章 篆书
篆书艺术概述
商 甲骨文
周 大盂鼎器铭
周 散盘器铭
战国 石鼓文
秦 泰山刻石
秦 权量诏版
新 嘉量铭文
汉 袁安碑
三国 吴天发神谶碑
唐 李阳冰篆书
清 邓石如篆书
清 赵之谦篆书
近代 吴昌硕篆书
近现代 王福庵篆书

第二章 隶书
隶书艺术概述
战国 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 居延汉简
汉 石门颂
汉 乙瑛碑
汉 礼器碑
汉 夏承碑
汉 张迁碑鲜于璜碑
唐 李隆基隶书
清 郑簋隶书
清 金农隶书
清 伊秉绶隶书
现代 来楚生隶书

第三章 楷书
楷书艺术概述
三国 魏钟繇《宣示表》
晋 王羲之《黄庭经》
晋 王献之楷书
晋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北魏 始平公造像记
北魏 石门铭
北魏 张猛龙碑
北魏 张黑女墓志
隋 智永楷书
隋 龙藏寺碑
唐 欧阳询楷书
唐 虞世南楷书
唐 褚遂良楷书
唐 颜真卿楷书
唐 柳公权楷书
宋 赵佶楷书
元 赵孟频楷书
明 文徵明楷书
明 王宠楷书

第四章 行书
行书艺术概述
晋 王羲之《兰亭序》
晋 王羲之《丧乱帖》
晋 王献之《愿馀帖》
晋 王殉《伯远帖》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五代 杨凝式行书
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
宋 黄庭坚行书
宋 米芾行书
元 赵孟频行书
元 杨维桢行书
明 文徵明行书
明 董其昌行书
明 张瑞图行书
明 黄道周行书
明 倪元璐行书
清 王铎行书
清 朱耷行书
清 郑燮行书
清 刘墉行书
清 何绍基行书
清 赵之谦行书

第五章 草书
草书艺术概述
汉 永元兵器册
汉 张芝草书
三国 吴皇象草书
晋 王导草书
晋 王羲之草书
唐 孙过庭《书谱》
唐 张旭《古诗四帖》
唐 怀素《自叙帖》
宋 黄庭坚《诸上座帖》
宋 赵佶草书
明 祝允明草书
明 徐渭草书
明 董其昌草书
清 王铎草书
清 傅山草书
现代 毛泽东草书
现代 林散之草书

第六章 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概述
胡适
赵元任
茅盾
丰子恺
傅雷
孙犁
附录 篆刻
篆刻艺术概述
商周(春秋)印
战国印
秦印
汉印
魏晋南北朝印
唐宋印
元印
明代篆刻
清代篆刻
近现代篆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