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从此,历史发生了变化,500年间社会动荡,诸侯争雄,相互之间的征伐使得君权统一的西周四分五裂,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书法与文字的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也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呈现出地域性、多样化、崇美性和变异性的显著特点,在书法史上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裂变,由篆变隶的动态变异时期。
春秋时期的书法
春秋之初,承西周晚期的书法风格,各国的金文相差不大,但线条变得细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风格差异越来越大。如春秋战国时期徐国的《王孙者钟》结字细长,线条美;越国的《越王勾践剑》更是装饰化书法的典型,其字在势上展开,以变形的手法,婀娜多姿,富有图案之美。
这一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金文地域性风格渐趋形成。从春秋战国开始,金文宗周传统被打破,而开始产生多元化审美格局。这主要表现在金文地域化风格色彩方面,在书风上,按地域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齐鲁型”,分布在山东一带,主要包括齐、鲁、杞、戴、邾、薛、滕等国。“齐鲁型”金文虽尚保持西周金文温柔敦厚的“礼乐”传统,但在内在精神上已失去西周金文的泱泱大国之风,线条纤弱,书体内敛寒伦。
第二种类型是“中原型”,在今河南、陕西一带,包括郑、卫、虞、虢、蔡、陈等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