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37538
  • 作      者:
    张馨之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馨之,原名张冬卉。现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博士,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2008年度国家艺科课题“1978~2008中国画之当代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个人课题)。代表性文章有《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缘起与历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构形观念及方式的虚幻性特征》、《谈几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幻化空间中的文人情怀》等;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民间服饰(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参与撰写了《中国绘画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2006年出版);国画作品《逝》(与郑庆余合作)获2008年“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佳作奖;设计作品《漫话节日》曾获“全国图书展优秀封面设计奖”;油画作品《旧式肖像》曾获“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部专著是我的博士论文。2004年,怀揣对国画的热爱和对导师龙瑞先生的崇敬,我再度踏进了一个对自己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十多年前我学油画,但国画山水是我的新知)。面对它,我犹如一个刚刚懂得水性的人,虽然感受到水的柔滑和清凉,却不免吃力,时时想着“回头是岸”!
展开
精彩书摘
    被故君所抛弃,让历史上每一代遗民都会在呼天抢地中痛不欲生;而明遗民则在痛定思痛后,透过更为深邃的目光和广阔的视角,思考起国家、天下与民族文化。明遗民们在激烈的兵燹中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在流离失所中的所有惨痛记忆,谁也无法体会当他们人生处境中走投无路时所感受的孤独和凄凉。这种刻骨铭心的深亥0,使遗民们反思的达到令人无法想象的深度。“他们普遍地带有一种危机感,不仅是对个人的为世所遗而伤感,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他们中的优秀者思考的是华夏文明的沦落所带来的内心的焦虑”。明亡不等于天下亡,这是明遗民首先确认的事实。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论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氏以理性的思考将易代的悲剧淡化:一姓之更迭巳成其“小”,而“大”的则是“天下”之兴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满夷之族入主中原的历史背景下,明遗民心中的‘天下’已或多或少地与千百年来引以为荣的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天下的沦亡,即是汉文化的衰落。号召‘匹夫’起来拯救天下,驱除满夷,也就拯救了华夏文明这个‘落难天使’,明王朝的再兴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遗民对挽救故国的苦心至此”。就在这种文化自救的遗民意识的大环境下,在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酸后,八大山人逐渐超越了“小我”的遗民意识,晚年的他既不受佛门之约束,又看破了红尘,唯有纵情山水,才是表情达意的最好方式。从八大山人成熟后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出,晚年的他心态日趋平和,作品内涵再不仅仅是他苦难经历留下的痕迹,更多的是他“潜意识”中天性的流露,还有深厚的人文修养的显现。
展开
目录
序<br>导言<br>一 选题意义及价值<br>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br>三 研究方法<br>四 研究的难点与重点<br>第一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源起及历程<br>一 源起:境由愤者生<br>二 取法宋元<br>三 渐入化境的四步<br><br>第二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风格及其成因<br>一 孤傲焦虑:遗民心态与风格<br>二 以旧翻新:传统与风格<br>三 虚实相生:慧觉与风格<br><br>第三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笔墨形式与造境<br>一 笔墨与造型:笔简而形具<br>二 章法:知雄守雌<br>三 心象:因心造境<br><br>第四章 八大山人山水画和花鸟画及书法的关系<br>一 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渗透<br>二 书法兼之画法<br><br>第五章 余论<br>附录1——八大山人山水画年表<br>附录2——八大山人山水画图录<br>附录3——八大山人山水画图版<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