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创作与研究——陈美林教授访谈录 陈美林/东南大学王廷信<br> 王:去年六月,我有幸接受《文艺研究》编辑部的委托,对您进行访谈,访谈录已刊于去年第10期。但上次访谈中,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讨论下去,例如先生对古代戏曲的研究谈得不多。<br> 其实,先生也发表了不少戏曲的论著,我想就这一领域继续向先生请教,不知可否?<br> 陈:既然是上次访谈的继续,当然可以。<br> 古代戏曲的改写<br> 王:我首先想问的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先生对古代戏曲的改写。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您出版了《元杂剧故事集》、《明杂剧故事集》和《清杂剧故事集》;《元杂剧故事集》还出版了法、英、德文版,直至去年德文版还在重印;世纪之交又出版了《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的中英文对照本。据我所知,这三种改写本近期还将在美国出版。<br> 我想先生经久不衰地将古代戏曲重新“创作”为故事、小说,是否与先生早年想当作家有关?<br> 陈:是,也不是。我在《学林寻步》(刊于《文史知识》1990年3期)中谈到“从中学时代起就想当作家”,进人大学后“一心想搞创作”,却未能如愿。其实,也有过这种机遇但并无结果。那是在读大学时——大约是1951年暑期,浙江文联负责人、著名作家陈学昭去杭州龙井体验茶农生活,后来出版了小说《春茶》;文联同时也组织浙大中文系三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去余姚庵东盐特区体验盐民生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