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2046006
  • 作      者:
    邵大箴,李松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集中展示批评家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不同的关照与思考,是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从不同角度的梳理与总结,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争论、探索与开拓。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是其中的“贾方舟卷”。
展开
作者简介
    贾方舟,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曾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与批评,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历年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约近两百万字。出版文集有《走向现代——新时期美术论集》《多元与选择》及专著《吴冠中》。多次独立策划或参与策划重要的学术活动,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2002年主编《批评的时代》(三卷本)批评文集,2005年筹建并主持《中国美术批评家网》(现改名为《中国艺术批评家网》),2007年策划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并担任组委会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中涉及的艺术与形式问题的理论清理水墨画现代进程的争论、女性艺术和艺术体制司题的探讨以及对批评自身的思考,是作者多年来在理论与批评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和基本思路。作者的另一身份是展览策划人,学术与策划的结合与相互推进,使得作者在面对当代艺术司题时,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更深刻的思考。批评家在艺术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进程中,活跃在当今艺坛的批评家,关注着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发表批评意见,同时力求借鉴美术史的经验和艺术的普遍原理,从学术层面提出问题,引起美术界同行的关注与讨论,对美术创作的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丛集结的10位批评家都是在美术史和理论领域某个方面有研究的专家,他们的学术出身、理论体系、研究方向、关注的侧重点,采用的方法论均不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关注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本文丛集中展示批评家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不同的关照与思考,是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从不同角度的梳理与总结,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争论、探索与开拓。
    贾方舟先生称自己于理论于批评纯属“半路出家”,但是涉入此领域他便对发生在当时的美术现象与美术思潮有着准确地把握与判断,屡屡“歪打正着”,充分说明了他具备一名理论批评家应有的敏锐性、探索性、观察力、思考力与勇气。他主动脱离体制,成为“北漂族”,游离于体制之外,摆脱管制、束缚和羁绊,遭遇漂泊与孤独,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对自由的追求和浪迹京城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立场。他提倡多元共存的艺术生态,追求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独立个性和自由精神。作者犹善于对当代问题作理论追问或历史溯源,为当代问题寻找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批评:回顾与反思
    为中国当代艺术推波助澜——《批评的时代》文丛序言
    现代批评真正的祖师爷是蒙田,他说假如不给他的灵魂一种可以攀附的东西,它就会在自身中迷路;由于他不能在自己的人格中找到稳定的基础,他实际上成了第一个在他人的思想中寻求可以“投靠”和攀附的对象的人。可以说今日的批评也在模仿这种做法。它也试图“在他人的生命中凝视它的生命”,“通过想象潜入”到陌生的生命中去。
    批评家本质上依赖于他人的思想。他是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食物和营养的。
    从主体经由客体到主体,这是对任何阐释行为的三个阶段的准确描述。
    走向对象,乃是走向自身。
    ——(比)乔治·布莱《批评意识》…
    当我准备动手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1986年《美术》编辑部约我写的一篇关于批评问题的文章。题为《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20年回顾》。我不由产生一种感慨:这个16年前拟就的副题,今天又要来重作一遍了!
    1986年的这篇回顾文章,真正可回顾的也就是六七年时间。我记不清那时为什么要将“回顾”上溯20年。 
    ……
展开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批评:回顾与反思
为中国当代艺术推波助澜
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
新艺术与“职业观众”的遭遇战

第二章 艺术与体制
建国后的画坛体制和社会环境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
美术馆:世纪梦想
当代艺术与艺术体制
画家村:新的文化群落
工作室开放展:一种新的展览方式

第三章 “架上”与“非架上”
中国油画的当代建树及其面临的困境
从德国当代艺术看中国架上绘画的生存空间
“架上艺术”何以成为一个话题
由“非架上”领衔的“架上艺术”
此岸·彼岸
20年后看《父亲》
从西部题材到“西部精神”
道是无形却有形
公众·环境·时代
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现代陶艺
《威尼斯收租院》≠《收租院》
行为艺术与艺术行为
以“美食”的名义和以“艺术”的名义

第四章 性别视角
20世纪世界艺术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创榛辟莽百年路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
女性艺术的学术指向
中国女性艺术三题
性别身份的自我定义

第五章 水墨画的现代进程
中国画与日本画比较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比较
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
现代水墨的三分天下
后现代水墨的文化特征
水墨与都市

第六章 个案解析
学术自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