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6450
  • 作      者:
    黄鸣奋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鸣奋,男,1952年6月生,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戏剧影视和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津贴专家。1997年开设电脑艺术学理论课程,1998年出版专著《电脑艺术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教材《电子艺术学》(科学出版社),在国内均为首创。近年来在数字艺术研究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5项,出版《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超文本诗学》、《数码戏剧学》、《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数码艺术学》、《互联网艺术》、《互联网艺术产业》等个人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与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是关于研究“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赛伯主体性的建构、图灵测试与对话程序、新媒体革命与虚拟化、新媒体革命与艺术的流动化、虚拟现实及其艺术应用、混合现实的社会应用等内容。《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上述分析表明:时至20世纪,科技进步促使机器由简单工具向合作伙伴转化、人机对话势在必行,飞速增长的海量信息要求新的管理系统、传播手段与呈现方式,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压抑转化为对新的交流途径的诉求,这些因素都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发挥了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的含义
  对媒体区分新、旧,这种做法事实上体现了某种发展观(更准确地说是进化观)。它将媒体的演变理解为历史过程,“新媒体”通常是时间上较晚出现的、功能上或特性上与既有媒体存在某种区别的。当然,上述演变并不一定以新媒体淘汰旧媒体的方式进行。新媒体出现之后,往往和旧媒体并存,只不过职能各有所司,彼此之间既竞争又相辅相成。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媒体生态。下文以电子媒体与印刷媒体、数码媒体与模拟媒体、线性媒体与非线性媒体的关系为例,说明新媒体的三种定位。
  作为电子媒体的新媒体。现今人们所说的“新媒体”,无疑属于电子媒体范畴。在历史上,电子媒体之“新”,首先是相对于印刷媒体而言。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1985)一书的看法,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传递的信息类型的差别可以用三对矛盾的概念来解释,即传播与表情、抽象与表象、数字与模拟。他说:“印刷媒介仅包含传播,而大部分的电子媒介也传递了个人的表情。电子媒介将过去限于私下交往的信息全部公开了。电子媒介将过去人们直接而密切观察时所交换的信息也播放了出来”;“抽象/表象这对矛盾提供了另一种区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方法。印刷媒介去除了讯息大部分的表象形式,它仅传递抽象的信息,但大多数的电子媒介传递的信息除了抽象符号外还有大量的表象信息”;“人类的传播也可以分成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我们所说的话或信中所写的字是数字讯息。词和句子是不连续的单元,有相对具体的意思。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新媒体:本书的切入点
二、人文生态:本书的意脉
三、数码艺术理论:本书的旨归
第一章  人机合一:论数码艺术的电子人取向
第一节  控制论:电子人艺术的指南
一、赛伯主体性的建构
二、电子人理念的影响
三、赛伯艺术的开拓
第二节  数码身体:电子人艺术的热点
一、数字化时代的身体观
二、电子人艺术的类型
三、电子人艺术与人为进化
第三节  数码身份:电子人艺术的基础
一、匿名用户:新媒体革命与身份危机
二、数码艺术:新媒体革命与身份重组
三、数码时代:新媒体革命与身份认证
第二章  心有灵犀:论数码艺术的智能体取向
第二节  图灵测试:从科学实验到文学创造
一、图灵测试与对话程序
二、图灵测试与机器作者
三、图灵测试与创造性
第二节  智能代理:从应用软件到艺术人物
一、智能代理理念
三、从连接性到全媒体:不同媒体系统的整合
第五章  标新立异:论数码艺术的非传统取向
第一节  新媒体革命与艺术的虚拟化
一、新媒体革命与虚拟化
二、虚拟化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
三、艺术虚拟化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新媒体革命与艺术的激进化
一、从人文生态看激进化的含义
二、激进化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
三、对激进化新媒体艺术的研究
第三节  新媒体革命与艺术的流动化
一、新媒体艺术流动化的背景
二、新媒体艺术的流动化取向
三、新媒体艺术流动化的研究
第六章  经天纬地:论数码艺术的织造化取向
第一节  数码艺术
一、数码艺术的由来
二、数码艺术的分化
三、数码艺术的相关范畴
第二节  赛伯空间
一、艺术中的赛伯空间
二、现实化的赛伯空间
三、赛伯空间中的艺术
第三节  位置媒体
一、位置媒体的由来
二、位置媒体的应用
三、位置媒体的研究
第七章  逍遥其间:论数码艺术的游牧化取向
第一节  移动艺术
一、移动艺术的由来
二、移动艺术的类型
三、移动艺术的探索
第二节  遥在艺术
一、遥在艺术的由来
二、遥在艺术的类型
三、遥在艺术的研究
第三节  沉浸艺术
一、沉浸艺术的由来
二、沉浸艺术的特征
三、沉浸艺术的研究
第八章  人工现实:论数码艺术的异构化取向
第一节  虚拟现实及其艺术应用
一、虚拟现实的由来
二、虚拟现实的艺术思考
三、虚拟现实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增强现实及其艺术应用
一、增强现实的由来
二、增强现实的实践
三、增强现实的研究
第三节  混合现实及其艺术应用
一、混合现实的艺术渊源
二、混合现实的理论探索
三、混合现实的社会应用
第九章  时代变迁:论数码艺术的临场化取向
第一节  赛伯女性主义:数字化语境中的社会生态
一、赛伯女性主义的活动背景
二、赛伯女性主义的理论主张
三、赛伯女性主义与新媒体艺术
第二节  互联网之趋老:数字化语境中的媒体生态
一、新媒体的历史性贡献
二、新媒体趋“老”的必然性
三、让新媒体“老当益壮”
第三节  西方网络反文化:数字化语境中的精神生态
一、网络反文化的形成
二、网络反文化的特点
三、网络反文化的价值取向
结语
译名对照表
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