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汉互译语感译技多层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331797
  • 作      者:
    麦绍文编著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英汉互译语感译技多层次》阐述了中英文表达显著不同的特点,以广泛、丰富、新鲜、生动、说理清晰的正反例子,全面地说明了如何通过理性与感性结合培养语感、提高译技。全书把语感和译技结合起来,并且量化为4个层次,按语句、词语、语篇和口语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同步提高,可克服在语言能力各方面层次水平严重失衡(主要是结合实际的能力严重偏低)的现象和觉得学习英语不知所措、索然无味的状态。翻译上按基础、理解、表达和综合运用4个环节强化,可有效地逐步提高翻译水平。<br>    《英汉互译语感译技多层次》的特色是循序渐进、论述详尽、层次明显,适合具有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翻译工作者及其他英语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供大学青年教师、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或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1.感悟篇<br>    本篇按层次列举了在句子、词语、语篇、口语中语感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语感。例子按语感的层次分正面的和错误的情况列出,并作了一些理性的归纳。<br>    综观各派学者所提出的观点,都是主张通过大量的实践比如阅读、背诵、与外国人交谈、看英语电影、电视、新闻等来培养语感的。这无疑是对的。一般认为,语感是感性的、直观的东西(不经过分析,甚至可以是不用经过脑子的、下意识的东西)。语感是很难培养得深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方法得当,假以时日,语感一定可以得到有效提高。<br>    笔者在赞同上述观点的同时,想加上一条:从理性的角度去培养语感。从多次的实践归纳出一定的规律,然后不断地验证和使用之。例如,英语的句子结构到底与汉语有什么区别?两种语言给词语赋意、拓展的方式等方面有什么区别?等等。<br>    所以,如果不用心,一些语言现象,就算碰到过很多次,也会熟视无睹,就像“水过鸭背”一样毫无感觉。本篇主要谈怎么“悟”。读完本篇后,你可能就会有这样的感慨:原来英语是可以这样学的。<br>    1.1  语感及培养<br>    把地道的中文翻译为地道的英文,或者反过来,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汉译英),而判断一篇文章、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地道与否,要看是否符合母语是英语的人们的表达习惯。<br>    关于语感的定义、特性和层次的划分,我们在概述中已经谈过了。我们强调:语感是可以培养的,思维是可以训练的,通过用心地“感悟”,比完全放任的“自然”状态会收到更快、更好的效果。<br>    在谈到语感培养之前,我们应该看到,中英文的共性还是不少的,我们不是要专门去猎奇,而放松对最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带共性的东西容易积累、练习、培养。我们在《基础篇》中也列出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
展开
目录
1.感悟篇<br>1.1 语感及培养<br>1.2 负一层的语感及对策<br>1.2.1 与句子有关的语感<br>1.2.2 与词语有关的语感<br>1.2.3 与语篇有关的语感<br>1.2.4 与口语有关的语感<br>1.3 零层次的语感及对策<br>1.3.1 与句子有关的语感<br>1.3.2 与词语有关的语感<br>1.3.3 与语篇有关的语感<br>1.3.4 与口语有关的语感<br>1.4 第一层的语感及对策<br>1.4.1 与句子有关的语感<br>1.4.2 与词语有关的语感<br>1.4.3 与语篇有关的语感<br>1.4.4 与口语有关的语感<br>1.5 第二层的语感及对策<br>1.5.1 与句子有关的语感<br>1.5.2 与词语有关的语感<br>1.5.3 与语篇有关的语感<br>1.5.4 与口语有关的语感<br>练习与答案<br>2.基础篇<br>2.1 英文句法<br>2.1.1 英文基本句型<br>2.1.1.1 第一句型:主语+谓语+[副词]+[副词性短语]<br>2.1.1.2 第二句型:主语+系动词+表语<br>2.1.1.3 第三句型:主语+谓语+宾语<br>2.1.1.4 第四句型:主语+谓语+宾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br>2.1.1.5 第五句型:主语+谓语+宾语+补语<br>2.1.2 复杂句子结构<br>2.1.2.1 短语的应用:复杂的简单句<br>2.1.2.2 并列复合句<br>2.1.2.3 主从复合句<br>2.1.3 其他非规范情况(省略、不完整谓语或双谓语等)<br>2.2 词法<br>2.2.1 各种词的构造特征与例外<br>2.2.2 介词宾语<br>2.2.3 复数、形容词或名词加s<br>2.2.4 代名词的数与前后匹配<br>2.2.5 名词的性别<br>2.2.6 不定冠词与定冠词(零冠词详见理解篇1.6)<br>2.3 其他<br>2.3.1 适当的省略<br>2.3.2 两可的选择<br>2.3.3 可容忍的错误<br>2.3.4 关于标点符号<br>2.4 常见错误举例<br>2.4.1 句法错误<br>2.4.1.1 谓语不对<br>2.4.1.2 格的错误<br>2.4.1.3 双重谓语<br>2.4.1.4 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br>2.4.1.5 时态与语态<br>2.4.1.6 否定方式错误<br>2.4.1.7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或用于被动语态<br>2.4.1.8 企图用原型动词构成词组(注意:不是祈使句)<br>2.4.1.9 从句不匹配,标点符号错误<br>2.4.2 词法错误<br>2.4.2.1 冠词错误<br>2.4.2.2 数的错误<br>2.4.2.3 词性错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br>2.4.2.4 分词短语中用错分词<br>2.4.2.5 动词短语中用错介词<br>2.4.2.6 用错介词或副词<br>2.4.2.7 处理好双重身份的“to”<br>2.4.2.8 and或or两边不平衡,比较级的错误<br>2.4.2.9 用错代词或代词词组<br>2.4.2.1 0连接词不当<br>2.4.2.1 1无比较级的绝对形容词<br>2.4.1 2标点符号的错误<br>2.4.3 表达错误(中译英)<br>2.4.3.1 同义词的不同特性<br>2.4.3.2 用错近义词、中式错误<br>2.4.3.3 适当处理语态<br>2.4.3.4 错误的动词和介词搭配、介宾搭配<br>2.4.3.5 错误的主谓搭配、句型错误<br>2.4.3.6 错误的动宾搭配及其他搭配<br>2.4.3.7 分词与主语不配<br>2.4.3.8 复合名词(实义在后者)<br>2.4.3.9 修饰词误放或顺序不当,不符合习惯或引起歧义<br>2.4.3.10 数量错误<br>2.4.3.11 比较内容不匹配<br>2.4.3.12 冗余(啰嗦)<br>2.4.4 力戒五种主要的中式英语错误(中译英)<br>练习与答案<br>3.理解篇(零层译技,对应于零层语感)<br>3.1 概述:理解上的困难与对策<br>3.1.1 选准谓语,确定好句子的结构<br>3.1.2 理解中(词、词组)选义<br>3.1.3 区分拼写相近的词<br>3.1.4 次序(位置)引起的理解困难<br>3.1.5 不硬扣习语中个别单词的意思<br>3.1.6 选准代词代表什么与广义代词<br>3.1.7 背景与知识面问题造成的理解困难<br>3.1.8 滤除强行插入成分<br>3.1.9 零冠词对词组意义的影响<br>3.2 否定的表达和特点<br>3.2.1 显性否定与隐性否定<br>3.2.2 部分否定<br>3.2.3 委婉否定(包括用形容词、副词、词组表示的否定)<br>3.2.4 否定后移<br>3.2.5 can,Hard等的否定<br>3.2.6 回答时按事实的肯定与否定<br>3.2.7 not和n0的区别<br>3.2.8 t00t0隐含否定及例外<br>3.3 词义、成分等错误(英译中)<br>3.4 克服错误惯性,强记特异表达<br>3.4.1 特殊的表达引起的理解困难<br>3.4.2 从前后文看出的褒贬与特定含义<br>3.5 比较级比较什么<br>3.6 懂点词源、典故、文化差异<br>3.7 勤查字典、适当的推理与猜测,但忌望文生义<br>3.8 提高总体协调能力<br>3.9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对比<br>3.9.1 机器翻译的特点与现状<br>3.9.2 机器翻译面临的困境与突破<br>3.9.3 如何充分发挥人工翻译的优势<br>练习与答案<br>4.表达篇(第一层译技,对应于第一层语感)<br>4.1 概述<br>4.1.1 认识英语表达的特点<br>4.1.2 ★表达的基本功(中英语特点对比概述)<br>4.1.2.1 动词的个性<br>4.1.2.2 习语<br>4.1.2.3 主谓(主表、主宾)搭配<br>4.1.2.4 动宾搭配<br>4.1.2.5 形容词与副词、连词及其他<br>4.1.2.6 特殊词(词组)的专门含义<br>4.1.2.7 注意积累地道表达★<br>4.1.3 英译中表达的基础——怎样去掉洋腔<br>4.1.4 中译英表达的基础——怎样避免中式英语<br>4.2 表达的技巧<br>4.2.1 与词义的选择有关的<br>4.2.1.1 (表达上)选词(1)译法<br>4.2.2 与词法有关的<br>4.2.2.1 对等(2)译法<br>4.2.2.2 具体(3)译法<br>4.2.2.3 抽象(4)译法<br>4.2.2.4 增词(5)译法<br>4.2.2.5 省词(6)译法<br>4.2.2.6 合(分)词(7)译法(包括外位语译法)<br>4.2.2.7 变词(词性、词义变化)★(8)译法<br>4.2.2.8 转性换形(表达形式、习惯,虚实,数量等)(9)译法<br>4.2.2.9 褒贬(10)译法<br>4.2.3 与句法有关的<br>4.2.3.1 换序(11)译法<br>4.2.3.2 断句(12)译法<br>4.2.3.3 合句(13)译法<br>4.2.3.4 转态(主动,被动)(14)译法<br>4.2.3.5 正反(肯定,否定)(15)译法<br>4.2.4 与句与词、词组互相转化有关的<br>4.2.4.1 转句(16)译法<br>4.2.4.2 缩句(17)译法<br>4.2.5 与全句整体意义有关的<br>4.2.5.1 硬译(18)译法(修辞法与风格)<br>4.2.5.2 意译(19)译法、适用的修辞格<br>4.2.5.3 成语翻译(直译和意译)<br>4.2.6 创造性的翻译-重组(20)译法<br>练习与答案<br>5.综合篇(第二层译技,对应于第二层语感)<br>5.1 提高翻译的综合素质<br>5.1.1 多准备几手<br>5.1.2 语言外的功夫<br>5.2 技巧的综合应用<br>5.2.1 怎样综合——见招拆招<br>5.2.2 无招胜有招<br>5.3 文体、风格与译本比较<br>5.3.1 文体<br>5.3.2 风格<br>5.3.3 比较文学<br>5.4 难句、错句分析及翻译中的大忌<br>5.5 译海拾贝——佳句欣赏(翻译美学)<br>5.6 成段译本欣赏与语篇分析<br>练习与答案<br>附录<br>附录一<br>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