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111099
  • 作      者:
    杨开城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开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含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计算机教育应用,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和《课程开发论》、《教学设计》等课程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其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曾获得第四届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至2009年止,已经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4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共分准备篇、理念篇、分析篇、设计与缺陷分析篇以及反思与探索篇,详细介绍了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及其最新进展。这个理论将学习活动作为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单元,采用二维目标模型分析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采用学生模型分析学习者特征,采用知识建模分析法分析学习内容,利用6种微观任务组合设计学习活动的任务,同时利用12要素学习动力设计模型辅助设计学习活动,利用知识网络图ADM法设计问题。《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在介绍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单设一章讨论了教学设计的技术学原理以及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br>    《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参考书、研究生教材、师资培训教材。为了降低难度,《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的每一章节都提供了导读,并为一些专业术语提供了通俗的注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经验不断表明,教学的结果与目标总是存在着某些不一致性。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情境下,所有的理解都必然是在特定的传递条件下生成的。由于知识的符号性决定了知识不可能独立内生,也就是说,知识不可能由个体独自来发现。符号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约定,它也是知识的意义在主体间共享的中介。所以,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知识只能是在外部传递基础上进行建构的结果。所以,传递不可避免,没有外部传递,意义建构将变得不可能。但是外部传递无法代替内部生成。传递是可控的,但是生成则无法直接控制,否则就不是人的学习。这有点令那些控制欲望较强的教育者们沮丧。<br>    总的来说,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教学实践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特征。对于教学而言,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目标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上。这种不确定性的过程,可能包含传播、协作、冲突、协商等,但是其中任何一种看似高级的活动都无法代表教学的全部。<br>    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促使我们尽心设计、精心组织,但仍有些“尽人事听天命”的感觉。“尽人事”意味着我们要用尽全部的爱心和理性来提高教学的确定性,虽然教学离不开经验;“听天命”意味着我们要准备好宽容学生和自己。
展开
目录
第1章  准备篇<br>1.1  教学设计学的学科框架<br>1.1.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br>1.1.2  教学设计的理论结构<br>1.2  活动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br>1.2.1  活动理论简介<br>1.2.2  活动理论的启示<br>1.3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br>1.3.1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作用<br>1.3.2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的教学设计模式<br>自训指南<br>第2章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br>2.1  知识观<br>2.2  学习观<br>2.3  学生观<br>2.4  教学观<br>自训指南<br>推荐阅读<br>第3章  分析篇<br>3.1  学习内容的分析——知识建模<br>3.2  学习目标的分析<br>3.2.1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br>3.2.2  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分类<br>3.2.3  本书采用的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br>3.2.4  学习目标的描述<br>3.3  学习者分析<br>3.3.1  学生模型<br>3.3.2  两个重要的学习者特征<br>自训指南<br>推荐阅读<br>第4章  设计与缺陷分析篇<br>4.1  学习活动的设计<br>4.1.1  活动任务设计<br>4.1.2  学习活动其他成分的设计<br>4.2  学习动力系统的设计<br>4.2.1  学习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br>4.2.2  学习动力设计模型<br>4.2.3  学习动力系统的设计<br>4.3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适应<br>4.4  教学方案的缺陷分析<br>4.4.1  教学问题的分析过程<br>4.4.2  教学问题的归因框架<br>自训指南<br>【推荐阅读】<br>第5章  反思与探索篇<br>5.1  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开发<br>5.2  教学设计的技术学原理<br>5.3  教育技术——一种独特的技术<br>5.3.1  技术是什么<br>5.3.2  教育技术是什么<br>【推荐阅读】<br>附录A  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br>附录B  常见的协作策略<br>附录C  利用知识推理路径进行问题设计的初步探索<br>附录D  知识建模规范索引表<br>附录E  B~F类意义建构任务的知识组块特征<br>附录F  自训指南的参考答案<br>附录G  核心术语索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