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081663
  • 作      者:
    周光庆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特色:
  总结归纳,梳理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
  条分缕析,探讨现代汉语词汇、语文、扁编纂等层面的理论问题。
  推陈出新,反映当代词汇学研究最新成果。
  指点后学,昭示汉语词汇学治学六径。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光庆,男,1944年生,湖北黄冈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历史词汇学和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古汉语词汇学简论》、《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主编了《古代汉语教程》,参与主编《文化语言学》、《文化学通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孔子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收入丛书的十种著作都是经与有关学者反复商议而定的,大体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学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但也有遗憾,由于丛书规模的限制,有些原本很优秀的著作未能收入,或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拿到出版权,最后只好忍痛割爱。这是要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由于这套丛书的编选宗旨主要是反映已然的历史成果,所以我们对原书采取的处理原则是尽量保持原有面貌,编辑的改动仅限于个别文辞的调整。像周祖谟先生的《汉语词汇讲话》从报纸连载到现在差不多快五十年了,书中所举的许多语言材料尽管在当时是最新词语,但半个世纪过去了,词汇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同当时作者的“预见”截然相反的情况。书中的个别观点和语言表述在今天看来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其他一些著作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很正常,因为这些著作“史”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论”的价值,大可不必强改故书以就今论,希望读者理解。
  第三,这套丛书还收入了几部未曾出版过的新著,目的是在作历史总结的同时也能反映当今词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汉语词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表层的描写转为深层的解释,从词的结构分析转为语言理据的探求,从单个的语义分析转为对汉语语义系统整体结构的认识,从平面的语言研究转为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立体考察。这些转变标志着传统词汇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全面革新。另外,我们还想借最新入选的论著向读者表明,本丛书是一个开放的系列,还会有更多的词汇学新著走入这个系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本来,鉴于我国悠久的学术传统,我们在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时,一向重视对于疑难词语的训释,重视对于传统训诂等成果的发掘、借鉴和转化。可是,由于受到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视角的限制,对于训诂学以外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对于春秋战国时代汉语词汇哲学的宝贵成果,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少进行发掘、借鉴与转化。其结果,不仅使先哲先贤首创的优秀学术传统有中断的危险,而且使我们的研究实践失去一种应有的参照,更使人们开拓研究途径、建设词汇理论的努力缺少一种可贵的借鉴。
  当然,此外,我们或许更加应该注意,尽可能地拓展自由的学术空间,培养自主的原创精神,激励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志气,提倡多元,提倡尝试,提倡争鸣,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史“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与学术精神。  学术兴亡,学人有责。每位学人责任的大小应该取决于自己的志向能力和条件。如果他怀有适当的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就能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本人虽然一直在热切地关注汉语词汇研究的趋势,既为学者们的优秀成绩而高兴,也想担负起自己的一点小小责任;但是自知不能对汉语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的或“窄而深”的研究,又多好奇之心和任率之性,时时都会想见春秋战国时代自由争鸣中哲人学者的人格风采,于是就到当今汉语词汇学苑的边缘地带,作些垦荒式的尝试。这些系列性的尝试,使我逐步认识到,人的语言能力关乎人的心智奥秘,人是通过语言而与其生存空间开展互动的,而进人生存空间,而拥有生存空间并在其历程中创造文化的;生存空间是通过语言而向人敞开的,而变得可以理解并因此而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是意义的关系,也是语言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人才能够创造文化,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生存价值。
展开
目录
汉语词汇研究感言
第一章 基于“互动中介”的语词符号论
第一节 人与生存空间互动的中介系统
第二节 从互动的中介系统看语词符号
第三节 基于“互动中介”的词汇研究思路

第二章 汉语词汇研究的多维思路
第一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认知学基础
一分类与所指事物的类型化
二概括与所指事物的词义化
三表征与所指词义的词符化
第二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解释学路径
一解释学路径的周遍性与独特性
二词汇的形成发展对存在的解释
三词汇的运用接受对存在的解释
第三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文化学视角
一文化的创造发展与词汇的创造发展
二文化的超越方式与词汇的运用解释
三文化的内在秩序与词汇的内在秩序
第四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哲学目标
一确立词汇研究哲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二实现词汇研究哲学目标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汉语词汇认知——哲学的专题研究
第一节 汉语命名造词中的哲学意蕴
一从目的与功用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二从分类与概括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三从理据与表现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第二节 隐喻: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机制
一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动力
二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
三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效应
第三节 汉语一词多义中的认知规律
一从一词多义的形成动力看
二从一词多义的“家族遗传”看
第四节 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
一探讨词义引申中文化心理的理论依据
二从词义引申看古代价值系统
三从词义引申看古代思维方式
四从词义引申看古代审美意识
第五节 词义的召唤性与解释的创造性
一词义的召唤性及其形成与功能
二解释的创造性及其根据与效应
第六节 汉语成语中介意象符号论
一成语中介意象符号的发现与证明
二成语中介意象符号的类型与功能

第四章 汉语词汇认知——哲学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教”族词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一“教”系同源词的形成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二“教”系同素词的形成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第二节 名词“时”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一名词“时”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二名词“时”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三名词“时”词系衍生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四衍生词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第三节 动词“放”、“开”形成发展中的认知原理
一词字形成中的认知作用
二词义引申中的认知作用
三词系衍生中的认知作用
第四节 名词“春”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一名词“春”的形成过程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二名词“春”的词义引申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三名词“春”的词系衍生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第五节 汉语文化关键词“礼”、“乐”考论
一词符字符的形成机制
二语词作为文化的符号
三复合子词的不断衍生

第五章 汉语词汇书写符号的认知——哲学研究
第一节 汉字对于词义的解释与表现
一汉字对于词义的解释作用
二汉字对于词义的表现方式
第二节 汉字的系统性与词汇的系统性
一字与词的义类系统性
二字与词的同源系统性
三字与词的网络系统性
第三节 汉字文化意义考释方法新探
一字词参照考释法
二汉字文化互证考释法
三系统比较考释法
第四节 从会意字看思维方式
一从会意字看思维方式的理论依据
二从会意字的表述对象看体验思维特征
三从会意字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思维特征
四从会意字的外在形式看辩证思维特征

第六章 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中国词汇哲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