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语义制约机制——隐性量
以往人们对连字句的研究,从各自的角度观察问题,得到的语义解说纷繁复杂、莫衷一是: “语用分级”、“强调”、“递进/递降”、“标举极端”“典型事件”、“隐含比较”、“范围与否定”等等,让我们难以对连字句的语义作出概括而统一的解说,这不利于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我们认为,深藏在连字句序位化这一核心概念背后的是人类认知范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量范畴。连字句表达的正是一个以量范畴(量级)为基础的语义范畴系统。人们在量级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情理值的大小来对外部事物进行序位化。这种序位化,首先通过对有序名词的序位激活和无序名词的序位建构来实现对名词的空间序位化。在空间序位框架中,端点作为一个突显的语义因素,有时会被用来当做极端性的成员而得到标举。在建立起了一种稳定的名词空间序位框架之后,人们再通过隐喻来实现对动词时间序位的映现。动词的时间序位,则集中体现为对条件成分的表达。这样,以序位化为核心,我们就能够把连字句的各种语义脉络整理清楚,进而能够对连字句的语义作出概括而统一的解释。图示如下:
隐性的量范畴,不行于语言形式之上,但深深影响于语义系统之中,它体现了人们的认知范畴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沃尔夫,2001)。从量范畴演变成为条件关系,在汉语中并不仅仅限于连字句。汉语的许多关联格式,都包含着由量的关系演变成为条件关系的痕迹,如“……·就……”、“越……越……”、“再……就……”等。因此我们认为,从量的观念出发,深入挖掘句法语义系统背后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应当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