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社会汉语动词的语义分析与统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13805
  • 作      者:
    郭曙纶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信息社会汉语动词的语义分析与统计研究》以汉语动词语义分析为突破口,以语义的可计算作为研究的目标,对汉语动词语义分析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其特色在于文科与理科的结合,在研究中既注重从传统的汉语研究中吸收营养,也注重从语言工程建设的角度探讨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以为汉语信息处理研究提供汉语理论研究的成果,另一个方面也充分利用汉语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进一步细化了汉语动词语义分析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服务。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深深感到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基础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本书的研究价值也正在于此——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提供切实可行的汉语语言学方面的支持,并尝试着把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成果之一的语料库技术运用到汉语动词语义的分析研究之中。<br>    1.2 存在的问题<br>    目前,我国的汉语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这固然有其客观的原因,但也有其主观的原因。<br>    从客观方面看,汉语本身存在着许多与印欧语言不同的地方,比如,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汉语书面语不分词连写、缺少形态变化以外,汉语的表达重意合,不重形合,汉语中常出现缺省等等,这些也都增加了汉语研究的困难;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历史还很短,汉语语法研究还不够成熟。这使得汉语研究难以满足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br>    从主观方面看,汉语的语法研究一直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始终没能形成汉语自己的理论体系,总是带着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汉语、研究汉语。而汉语又与印欧语言有着许多的不同,这就难免会削足适履,很难把汉语研究好。而且,传统的汉语学家一直是面向母语是汉语的人来研究汉语,人们也似乎习惯了约定俗成式的语法。这种汉语研究结论的正确与否,很难有一个合适的检验标准。因为,母语是汉语的人并不是根据研究出来的汉语语法来说、写和理解的,而是根据从小习得的汉语的语感来说、写和理解。还有现有的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研究主要不是面向语义,而是面向句法。这是现有汉语研究的一个最大缺憾。所以难以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王惠等(1998)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概要及设计》一文中就认为:“我们的语义分类体系是为了辅助语法分析而设计的,因此,语义分类的标准及分类深度均应从为语法分析服务的角度来确定。应用语义知识应着重于解决那些仅靠语法规则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应该是我们的唯一标准。”<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br>第二章 动词语义分析概述<br>第一节 现有的动词语义分析成果与问题<br>第二节 动词语义分析研究的原则与思路<br>第三节 本书动词语义分析研究的范围<br>第三章 汉语动词类义抽象理论<br>第一节 动词的类义及其层级<br>第二节 动词的语义分类<br>第三节 类义抽象的原则及方法<br>第四节 动词类义分析表<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第六节 本章附录:HNC基元概念一、二级概念节点表<br>第四章 动词的逻辑配价<br>第一节 什么是动词的逻辑配价<br>第二节 动词的逻辑论元<br>第三节 自动提取逻辑论元的方法<br>第四节 论元和动词的缺省与求解<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第五章 动词的构词规律<br>第一节 动词在构词中的位置<br>第二节 动词用作名词<br>第三节 动词在构词中的语义结构规律<br>第四节 动词在复合名词词语中的作用<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第六节 本章附录:本章第一~三节考察到的双音复合词<br>第六章 兼语动词和兼语式的语义分析<br>第一节 兼语动词和兼语式研究概述<br>第二节 兼语式的定义与类型<br>第三节 兼语式的句法分析和兼语动词的句法类型<br>第四节 兼语式和兼语动词的语义分析<br>第五节 兼语式的语用分析<br>第六节 本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br>第七节 本章小结<br>第七章 基于语料库的“选择”类动词的语义分析<br>第一节 小引:“选择”类动词的同现<br>第二节 “选择”类动词的修饰语搭配语义分析<br>第三节 “选择”类动词的语义分析<br>第四节 本章小结<br>第八章 基于语料库的“V不起/得起”格式动词的语义分析<br>第一节 “V不起/得起”格式概述<br>第二节 “V不起/得起”格式的统计分析<br>第三节 “V不起/得起”格式动词语义分析<br>第四节 “V得起/不起”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br>第九章 结语<br>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总结<br>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意义<br>第三节 后续的研究计划<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