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王力果真不懂“同声必同部”吗?
讲话首先是集中攻击王力先生连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说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懂得利用谐声字的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王力先生同李方桂先生、董同龢先生所以分出高下的原因,并煞有介事地举出两个证据:一是王力先生用《诗经》押韵的材料给脂微分部,由于合韵较多,“并不坚持一定要分部”,结果董同龢在《上古音韵表稿》中参考谐声字给解决了,“老师不能证明的学说给学生证明了”。然后轻佻地挖苦讽刺说:“脂微分部的历史说明什么?如果我是王力,在30年代研究脂微分部,把南北朝诗人用韵的资料用尽了,把《诗经》押韵的资料用尽了,还是功亏一篑,不能证明脂微两部一定要分,我会想:还有什么资料可以用,用了以后可以把‘脂微分部’这个学说证成?如果我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一定会去分析谐声字,不必等董同龢40年代的研究,就把脂微分部的问题全部解决。王力先生显然没有如此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二是“还有旁证”,这就是王力先生的《汉语音韵学》大量地征引清儒古音学的原文,讲段玉裁的古音学那一章征引了六段段玉裁的话,“惟独没有征引的是段玉裁最有名的论‘同声必同部’的那段。”(214页)经他这样一涂抹,王力先生似乎真的不懂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理论,似乎也真的研究古音不知道用谐声字材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