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饺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之一,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有时人们译成“dumpling”。可是此词指英美人常食用的一种水果馅或肉馅的食品,与中国的饺子并不相同。而锅贴则转译为衔ed dumpling。还有过年给小孩的“压岁钱”、中国人在喜庆时爱贴的“对联”、中国的“针灸”“气功”“麻将”等都有其不可译性,翻译时可用拼音加注、直译加注或以意译的方式。 从以上的推论,我们已经确定,翻译没有绝对实用的标准。但是,人类在本性上绝不甘心于这种状态,他一定会发挥思维主体者的能动作用,尽力设法就他所处的具体环境做出一个相对稳定的他认为最妥当的是非判断。否则,他就会茫然无所归。而对于翻译学者和翻译理论的研究家们而言,因为要感受到世界的运动性,首先要把自己置于一个相对静止的位置上才行,人类的单向性思维就有这种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人类文化系统本身也会提供一个较为固定的认识坐标系统供人类使用,人类将因此比较方便地在这个坐标图上看到人自己逐步规定的、后来便习以为常的正极与负极。为了满足人们这种主观需要,同时也为了理论建构本身的需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