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翻译理论
卷首赘语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伴随翻译实践而产生的翻译理论,可以用“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八字概而述之。
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如孔子讲过这样两句话:一是“传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谓简矣”;二是“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或日“号从中国,名从主人”。第一句话道出了翻译进行交际的重要作用。第二句话则说明了翻译事物名称应遵循的原则。显而易见,孔子的这些话完全可以视为中国翻译理论的萌芽。随后,在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当中,特别是在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研究当中,中国的译学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已的特色,已为世人瞩目。作为对翻译饶有兴趣的国人,理所当然应对这些理论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西方翻译理论产生的时间,较之于中国翻译理论产生的时间,大约要晚四五百年。但其发展的势头要比中国好。特别是在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学派的产生更为迅猛,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尽管有人将这种现象讥之为“译界代有理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但笔者认为这些翻译流派的理论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恰如季羡林先生所云:“对西方当前流行的各种学术流派,不管你认为多么离奇荒诞,也必须加以研究,至少也应该了解其轮廓,不能简单地盲从或拒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