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连贯与翻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609364
  • 作      者:
    王东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连贯与翻译》将语言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加以有机的结合,以语篇连贯性为切入点,考察不同维面上的连贯机制在语篇的结构、意义、风格、效果等方面的整合作用;意在突破传统翻译理论单维视角的局限,摆脱其一一对应的静态语义等值模式,并用大量实例表明,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与语篇内其他语言单位和语篇外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同维面上的相互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尽管连贯是任何文学文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但在传统文学翻译研究中,这一问题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连贯与翻译》将语言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加以有机的结合,以语篇连贯性为切入点,考察不同维面上的连贯机制在语篇的结构、意义、风格、效果等方面的整合作用;意在突破传统翻译理论单维视角的局限,摆脱其一一对应的静态语义等值模式,并用大量实例表明,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与语篇内其他语言单位和语篇外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同维面上的相互关系。在文学翻译中,只有以最优化的手段体现了这些关系,才有可能以最接近于原文风格的方式再现原文在各个维面上的连贯机制。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译文才可以获得最高的等值量。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此可见,通顺策略主张的是信息取向的交际,追求的是以常规、常见、透明为特征的“一目了然”式的语言体现。这一传统被奈达加以理论化后,形成了一种功能对等的理论范式,以追求译文对原意的通顺体现。但是,根据韦努蒂的观点,这一策略一方面会模糊原文的文体或诗学创造性和社会文化身份;另一方面又会“掩盖译本的文化和社会状况——审美、阶级、和民族意识形态”(同上:61)。从这个意义上讲,通顺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归化译者语义理解的翻译策略;于是,通顺所追求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因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文体和语用的连贯维度,而这正是韦努蒂打算通过异化策略来实现的几个方面。
  本书秉持的连贯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的各种关系。这一策略要求译者将原文中的任何一个成分都能与语篇内外其他相关成分联系起来。根据这一视角,译者应该把语篇中的任何一个成分都看做是与语篇内的近邻以及远亲之间的潜在的联络点,同时也是与语篇产生和解读相关的超语篇因素之间的潜在的联络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片面解读或孤立取义。
  事实上,从根本上讲,连贯与文学翻译中的通顺并不对立;相反,通顺是语篇连贯的一个典型的或无标记的特征。一般来说,连贯的翻译听起来应该是通顺的,但在不同的文体体现中,连贯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别,甚至在一些小说的局部,尤其是试验性的小说中,某些有标记连贯的语言体现就是以不通顺为形式标记的,因此,在翻译中,不能一味追求通顺而让原文的文体和语用特征做出牺牲。
展开
目录
导言
0.1  跨学科框架中的翻译连贯研究
0.2  当代语言类型学与连贯的跨语研究
第一章  连贯与翻译
1.1  语言学的连贯研究
 1.1.1  连贯与衔接平行说
1.1.2  连贯与衔接主从说
1.1.3  小结
1.2  翻译学的连贯研究
1.2.1  帕普迦伊和舒伯特论连贯
1.2.2  纽伯特与施莱夫论连贯
1.2.3  贝克论衔接与连贯
1.2.4  小结
1.3  连贯与翻译:四个基本假定
1.3.1  假定之一:连贯是一个多重关系网络
1.3.2  假定之二:意义产生于连贯
1.3.3  假定之三:连贯是文学语篇必不可少的特征
1.3.4  假定之四:连贯是翻译必须要体现的特征
1.4  连贯的不同表现方式
1.4.1  基于语篇的连贯概念
1.4.2  基于翻译的连贯概念
第二章  文体连贯
2.1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
 2.1.1  作家的连贯建构:诗学取向
2.1.2  译家的连贯建构:信息取向
2.2  译家与作家的能力差异
2.2.1  识别上的失误
 2.2.2  体现上的失衡
第三章  语法连贯
3.1  语法连贯的基础:合语法性
3.2  语法衔接
 3.2.1  指称
3.2.2  替代
3.2.3  省略
3.2.4  连接
3.2.5  小结
3.3  时态链
3.3.1  基本时态与从属时态
3.3.2  时态的点、串、块、域
3.3.3  时态的语篇功能
3.4  语序
3.4.1  语序的比较研究
3.4.2  语序的功能重构
3.5  结构重复的连贯效应:以被动语态为例
第四章  语义连贯
4.1  句际语义连贯:词汇衔接
4.2  远程衔接与近程衔接
4.3  复现关系
4.3.1  重复性衔接
4.4.2  同义性衔接
4.5  同现关系
第五章  语用连贯
5.1  译者的合作原则
5.1.1  量的准则
5.1.2  质的准则
5.1.3  关系准则
5.1.4  方式准则
5.2  蕴含
5.3  文化缺省与连贯重构
5.3.1  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
5.3.2  缺省的隐性保留与显性体现
5.4  文化控制与翻译决策
5.4.1  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连贯模式的选择
 5.4.2  中国文化地位的变迁与翻译连贯模式的变化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