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览
找一些思想单纯、未经哲学训练的学生做一个实验:让他们列举几个诸如“我”、“你”、“现在”和“那个”等具有明显语境敏感性的语词。然后,再让他们给出更多的诸如此类的其他语词。他们会很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一般会给出像“昨天”、“那些”、“我们”等语词,而且他们绝不会选取诸如“企鹅”、“红色”、“知道”或者“跳舞”等语词。如果你直接问他们是否认为“企鹅”跟第一人称代词“我”一样具有语境敏感性。那么,他们会认为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当他们领会到你是出于认真的态度来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肯定地回答“不”。当然,他们的回答可能是错的。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家和语义学家的直觉往往更为精细,他们的直觉或许显示出我们在这些方面表现的自然倾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认为这些最初果断地做出的清晰分类是正确的,语义学家对此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他们往往使我们误人歧途。
在卡普兰的经典著作《指示词》(Demonstratives)的首页上,他给出了一系列的语词,这样的语词他称为索引词。我们现在对此稍加阐释,他列出来的索引词如下: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及其各种形式的格和数的变化(例如单数、复数、主格、宾格、属格),指示代词“这”和“那”及其不同的格和数的变化,副词“这里”、“那里”、“现在”、“今天”、“昨天”、“明天”、“以前”(如“两天以前他离开了”)、“此后”(如“此后再也没有交谈”),还有形容词“实际的”和“现在的”(卡普兰1989a,第489页)。一些表达时态的语词和语词的构成部分的指称也是这样确定下来的。还有一些反映上下文关系的语词,包括普通名词“敌人”、“外人”、“外地人”、“外国人”、“移民”、“朋友”和“本地人”,还有普通形容词“外国的”、“当地的”、“国内的”、“民族的”、“进口的”和“出口的”(参见瓦莱2003,农贝格1992,康多拉夫迪和高伦1995,帕蒂1989)。
……
展开
本书很巧妙地辩护了通常视为了相容的两个哲学立场:真值条件语义学和语义最简论。开普兰和利珀尔所提出的充满争议的观点,已经而且还会持续不断地成为探讨语言交流本质的核心论真题。
--杰森·斯坦利,密歇根大学
开普兰和利珀尔把语境论争论中的各种脉络整理出来,并在已有的理论流派基础上提出语义最简论,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詹姆斯·希金博特姆,南加加州大学
这是一个不多见而又非常复杂的哲学讨论,它意在说明戴雏森的理论是如何处理语言使月中所广泛现的语境敏感性的、很棒的哲学著作。
--保罗·彼得罗斯基,马里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