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篇:创造语言“强磁场”
1.巧妙地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交际关系并非合情合理,水到渠成,难免会发生一些拒绝与被拒绝的事情。而拒绝是一种难度极高的谈话方式,因为直接拒绝别人会被认为不尊重对方,而遭到拒绝的一方,更会因此而产生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情绪都会对交际的发展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搞不好,就会断情绝交,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因而,需要运用相当高明的技巧才能做得不显山不露水,既不得罪对方,又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同时,将对方的失望和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这就需要“婉拒”,委婉地加以拒绝。它能使你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也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拒绝。
婉拒可以帮你打破人际关系的僵局,婉拒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把对方请求的根据。转为拒绝的理由
如,“这类工作你很有经验,这次你一定要帮帮忙。”“能帮忙当然好,我曾经是干过这类工作,但过去的经验反而会成为一种束缚,有必要的话,我可以推荐一个优秀的人选。”这样的拒绝既委婉,又有针对性,说服力强。
(2)用拖延来表示拒绝
比如不想去参加某人的宴会,可以对他说:“谢谢,下次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了。”表面并没有拒绝对方的邀请,只是改个日期而已,但这个“下次”是没有期限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这比“没空,不去!”更婉转一些,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3)让对方明白你是赞同的
拒绝对方难免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心理。所以在婉拒时要充分表现出你的真诚和对对方的同情,让对方明白你对他的请求是赞同的,只是出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帮助他。例如,一位在机场的售票员对订不到票的旅客说:“我知道您非常需要坐飞机,我十分愿意为您效劳,但票确实已经订完了,实在抱歉,欢迎您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这样一番话,叫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来了。因为售票员是从旅客的角度考虑问题,赞同旅客的焦急心理,抚慰了对方。
(4)转移话题,表示拒绝
一位胖姑娘穿了一件新做的连衣裙,自以为得体,高兴地问:“漂亮不漂亮?”她自然是想得到你的赞美。你不能违心地称赞她,又不能直说,伤她的心。怎么办呢?你可以说:“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爱美的,比如……”或者说:“啊,今年夏天姑娘们都爱穿连衣裙。你看过‘×××’电视节目吗?那上面介绍的款式可真多,又时尚又漂亮……”
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办法就是转移话题法。当然,这个新的话题必须和原来的话题有一定联系,还必须能引起提问人的兴趣。否则,会引起对方的疑虑或反感。话题一转移,对方自然不好再问同样的问题。
(5)答非所问,避实就虚
球王贝利在踢进1000个球时,有记者问他哪一个球进的最值得他骄傲。贝利笑笑说:下一个。他的话音刚落,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回答确实十分巧妙,看似答非所问,但却深刻地表达了贝利的远大梦想和追求。
(6)预埋伏笔.适当时候再拒绝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要尽可能把拒绝的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的心理考虑,要让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此,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先不拒绝,充分阐明不利因素,埋下伏笔,再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法加以拒绝,这样,即使他的要求没有达到,但感到至少你已经尽心尽力了,也不会恨你。
比如,某人托你给找一份工作而你又难以办到。他若问:“前些日子拜托你的事,现在怎样了?”你答道:“不好办啊。上次同你讲了,你学历不到规定,难度比较大。何况名额又那么少,僧多粥少哇。不过,我会尽力争取的。当然你也不要太乐观。”“学历不到”、“名额太少”,充分展示了不利条件。“不要太乐观”,埋下了伏笔。虽然没有拒绝,实际上已为后来的拒绝作了充分准备,以后再拒绝他也顺理成章了。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绝交犹无恶言。”这话说得好。即便是拒绝对方,也要尽可能以最为友好、热情的方式表示拒绝,不可有失风度。对于求助者的苦难和求援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再坦诚说明帮不了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帮助对方出一些主意或建议,还可以提供一些别的求助线索。这样就能使他明白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帮不了忙,求助者也会感激你,因为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2.“俗语”不“俗"
俗语包括谚语、时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一些成语。很多时候,俗语听起来就是一些浅显易懂的大白话,但运用俗语却并不低俗,俗语就像被埋没在泥土之中的金子,它的价值和光芒只有在拨去污泥之后才会显现。
俗语有的表现了人们世世代代积累的生活经验,有的蕴藏着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有的包含了令人终身受益的深刻哲理,如果在我们的语言中适当地运用俗语,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可以使语言风格更加活泼,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不论是简单的说教,还是阐述人生哲理,能生动形象地运用俗语说话的人,总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在风趣幽默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给别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不过,俗语虽好,却不能够随意运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少尴尬。
(1)使用俗语应弄清俗语的意义
很多俗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含着骨头露着肉”是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俗语内在蕴涵的道理都和它们的字面意思相差较远,因此弄清俗语的意义,是判断俗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2)运用俗语切忌感情不当
运用俗语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但要适合整个句子的语境。特别是要注意俗语的感情色彩,应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感情色彩一致,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否则,会造成误用而弄巧成拙。例如,“老李是我们科室工作能力最强的,他做起事来真是老牛拉破车,慢而有条理,让大家非常佩服”。这句话本意是褒扬老李的工作作风,结果由于错用了带有贬义色彩的“老牛拉破车”,让赞赏变成了讥讽,使听者产生严重的误解。
(3)运用俗语要讲究时机、场合、语言环境
俗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做演讲、做报告等严肃认真的时刻,就不应过多使用诙谐有趣的俗语;在比较庄重的场合,除非有调节气氛的必要,也不应过多使用俗语,以免给别人留下轻浮、俗气、不够尊重人的恶劣印象。
总之,对于生活中五彩纷呈、丰富多彩的俗语,我们应当用心捕捉,巧妙选用,才能达到俗语不“俗”的效果。
常用俗语及释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可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很小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作用很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吃不了,兜着走:是说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
?吃一堑,长一智:是说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因为身处其境而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不清形势,而局外人却比较明了。
?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赶鸭子上架:比喻迫使(他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了或做不到;做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用于选择工作或配偶)。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说只要用心去做某事,就会有进步或成绩。
?换汤不换药: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找毛病。
?脚踩两只船: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是说做坏事的人改过自新后极为可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