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3061
  • 作      者:
    陈海叶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海叶,女,祖籍河南汤阴。2001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连续攻读英语语言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04年3月和2007年6月获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就读期间两度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习科研优秀奖”和学术文化节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语言学、教学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之一论文摘要被收录于《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独立编著两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从理论基础、主要框架、识解操作的主体——概念库、功能范畴结构、概念库理论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对经验识解的意义模式的核心——概念库及其主要框架——做了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的实质,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意义的生成方面,叶姆斯列夫早就提出(1943,引自韩礼德、麦悉森,1999:17):“现实是不可知的,唯一可知的是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对现实的理解就是意义,意义并不先于体现意义的词语而存在,意义产生于我们的意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韩礼德、麦悉森吸收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们提出:“理解某物就是将它转换为意义,而‘了知’某物就是已经完成了这一转换过程。”(1999:x)此外,他们还认为,“作为经验的编码系统,自然语言的语义本身就是关于日常经验的理论”(1999:25)。这样,事实上,韩礼德、麦悉森是将意义与“理解”以及“日常经验”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认为,这一观点与本节开头所提及的意义的第二种理论——意义的概念观是接近的,都涉及人脑对事物和日常经验的认识和理解。<br>    在意义的生成方面,韩礼德、麦悉森建立了考察意义生成的三个时间框架(1999:17):其一是意义的人类种系时间框架(phylogenetic time frame),即从人类的演变角度来考察某具体语言系统的历时演变。英语语言中的科学语篇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二是语言的个体发生框架(ontogenetic time frame),即从具体说话人的个体语言的产生、成长、成熟过程来考察语言的过程。该时间框架与语言演变的种系时间框架不同,该框架考察的是个体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经验的周期循环,即个体语言经验遵循从生长、成熟到灭亡的典型过程。第三是话语生成时间框架(10gogenetic time flame),它考察的是意义自身的展开行为,也就是以语篇形式对意义的即时构建,或者说,意义构建为话语语篇形式这一行为本身。这一语篇生成框架在韩礼德、麦悉森(2004)中又被称为语言系统的示例(instantiation)(李杰、宋成方,2005)。他们认为,意义正是通过这三个时间框架才得以不断地生成、扩展、传播和衍变。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一、概述<br>二、范畴化与人类经验识解的相关理论<br>(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论<br>(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模式<br>(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研究:经验识解模式<br>三、研究动机与方法<br>四、本书的结构<br><br>第二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识解模式的语言哲学基础<br>一、概述<br>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识解模式提出的背景<br>三、经验的世界与经验性语言<br>四、经验语言观之一:意义<br>五、经验语言观之二:经验<br>六、经验语言观之三:语言与语法<br>七、语言与元语言的分层与体现<br>八、对语言分层观的批评<br>九、自然语言在经验识解中的作用<br>十、总结<br><br>第三章 经验识解的核心:成分、图式和序列<br>一、概述<br>二、经验语义层面的成分、图式和序列<br>(一)经验语义层面的成分<br>(二)经验语义层面的图式及其分类<br>(三)经验语义层面的序列<br>三、成分性经验现象的语法识解<br>(一)概念功能角度的成分识解<br>(二)人际功能视角下的成分识解<br>(三)语篇功能视角下的成分识解<br>四、图式性经验现象的语言体现<br>(一)图式在及物语法中的识解<br>(二)图式体现中的语法制约<br>(三)编码和识解于图式中的一级与二级现实<br>(四)感觉/言说与做/是图式的区别<br>五、序列性经验现象的语法识解<br>(一)序列之一:扩展<br>(二)序列之二:投射<br>六、我们的评论<br>(一)图式和小句分类背后的原型范畴思想<br>(二)图式、序列的含义及其汉译<br>七、总结<br><br>第四章 概念库:经验识解的动力与核心<br>一、概述<br>二、概念库:概念功能理论的发展<br>三、概念库的组织结构<br>(一)概念库的两个主要维度:精密阶和例示连续统<br>(二)精密度和例示:标示和价值的视角<br>(三)概念库对经验范畴的纵聚合与横组合识解<br>(四)概念库语义扩展的运作方式<br>四、概念库的经验识解机制<br>(一)分类细述(taxonomi celaboration):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关系<br>(二)转喻性延伸分类:延伸意义上的分类关系网络<br>(三)生态功能性选择网络<br>(四)参与者识解中的角度转换<br>五、概念库的本质<br>(一)概念库是解释经验现象识解模式的元语言<br>(二)概念库是个多维的语义空间<br>(三)概念库是对人脑功能的隐喻性模拟<br>六、概念库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br>(一)心理语言学的信息加工模型<br>(二)概念库经验识解的再解读:心理语言学的视角<br>(三)自然语言的根本特性和概念库的经验过滤模型<br>(四)语言的复杂度像似原则<br>(五)细述分类、转喻延伸分类和生态一功能分类的问题<br>(六)“识解”与“建构”之辨:construe/construal的含义本质及其汉译<br>七、总结<br><br>第五章 多维视角下经验现象的范畴结构<br>一、概述<br>二、原型理论的范畴结构观述评<br>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结构观——兼与认知语言学诸观点对比<br>(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精密阶理论<br>(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观点<br>(三)通俗分类与科学分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br>(四)功能范畴观所存在的问题<br>四、我们的范畴结构新模型<br>(一)新模型中的精密阶与范畴选择系统<br>(二)新功能范畴结构模型中的交际语境:作用及其原理<br>五、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哲学反思<br>(一)基本层次范畴的物种相对性<br>(二)语言与范畴化的疆域<br>六、总结<br><br>第六章 儿童经验识解能力的发展与体验式语言学习:概念库理论的应用<br>一、概述<br>二、意义的习得和环境在儿童经验识解能力发展中的作用<br>(一)语法习得和意义习得的关系<br>(二)环境在儿童识解经验现象中的作用<br>三、儿童经验识解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语言体现<br>(一)第一阶段<br>(二)第二阶段<br>(三)第三阶段<br>四、儿童经验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小结<br>五、其他儿童母语习得研究对本研究的支持<br>六、本研究的不足<br><br>第七章 总结与前瞻<br>一、内容总结<br>二、前瞻<br>(一)经验识解模式的认知适当性<br>(二)发展方向<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