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语言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099610
  • 作      者:
    劲松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劲松,女,籍贯浙江,1956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2002-2006年在职攻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讲授《语音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课程。长期从事北京话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实验语音学、汉藏语言等研究。已出版《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合作出版《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马学良学述》等著作,发表论文《北京口语的语体》、《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流行语新探》、《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嘉戎语藏借词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等,共计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上篇现代汉语儿化动态研究”中“儿化词的发生和发展”一文,是笔者原来研究中所缺的部分,由笔者的硕士研究生马楠执笔,经笔者修改编入,“儿化词的发生和发展”一文的编入可以使儿缀词的动态研究更加完整。马楠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以儿缀词的历史为研究方向,编入部分是她的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研究中,“儿化”是一个历来受到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儿化”从字面上来说,是一个语音的概念,指儿词缀“化”入前面词根最后音节的现象。所谓“化入”是一种语音在语流中的协合变化,类似语言中一般的同化、异化、增音、减音等常见的共时音变现象。后来“儿化”研究的内容日益扩大,“儿化”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指语音的这种协合变化,而且概念越来越模糊,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不同的“儿化”现象时,所指的内容并不相同。从语音学角度研究的是卷舌元音、儿音、儿化音;从音系学角度研究的是儿韵和儿化韵;从语法学角度研究的是儿词缀和儿词素;从词汇学角度研究的是儿化词;从语义学角度研究的是儿词缀、儿词素甚至整个儿化词的意义。分不清研究的对象,就会因方法不当,得出错误的结论。譬如在研究“儿化”的语音时,只看到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共同性,却看不到两者的差异性,这样就把对“儿化”语音的定性和定位混淆起来,为了音系学标音的方便,任意改变儿音和儿化音的性质,把一个音变成两个音。再譬如,在研究“儿化”的语法时,不区分儿缀词和儿素词,儿缀词是派生词(锅贴儿、宝贝儿),儿词缀是加在整个词根上的;儿素词是复合词(果汁儿、手套儿),儿词缀是加在末一个词素上的。从构词的角度来说,这两个儿词缀功能不同;在研究“儿化”的词汇时,不考虑变异和变化的因素,就不能准确把握“儿化”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下文将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来详细讨论有关“儿化”的理论、方法、材料和操作等相关问题。
展开
目录
上篇:现代汉语“儿化”动态研究
一、关于儿化词的研究
二、儿化词的语音学研究
三、儿化词的音系学研究
四、儿化词的结构和意义
五、儿化词的变化和变异
六、儿化词的发生和发展
附录一 儿化韵调查表
附录二 儿化词调查表
附录三 参考文献

下篇:双语和语言应用研究
七、双语的性质和中介语研究
八、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九、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十、语言态度与双语现象
十一、普通话的功能和存在形式
十二、被字句的偏误和规范
十三、流行语新探
十四、漫谈“洋味儿”汉语
十五、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十六、语言学习、语言能力与大学语文教育
十七、词的认知基础——评王立先生《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十八、语言规范的现实性、动态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