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性范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10262
  • 作      者:
    裴文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裴文,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2006年重印;《普通语言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梵语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剑桥语言学笔记》,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主要译著:《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语言与生命》(巴依),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性范畴》这部专著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概论,对语言性范畴进行基本的观察和思考,分析它的符号形式,试图再现语言性范畴体系的形成过程,追索语言性范畴的分类原则。这个部分是整个研究的基础。由此进入第二章,即语言性范畴的性质。这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部分,它界定语言性范畴的术语,区分概念、符号和性别属类,关注语音与性别属类之间的最初结合,关注性别属类与事物概念之间的最初结合,由此获得对语言性范畴性质的基本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观察语言性范畴的存在状态——绝对的流变和相对的稳定。第三章对语言性范畴形成的基础进行考量,包括自然基础、生物基础以及语音基础,以描写和解释语言性范畴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及在各种语言之中可能存在的各样状态。在完成对语言性范畴基本面的观察与思考之后,进入第四章,即反观语言性范畴体系的结构形态,从复合名词、短语、语句以及文本等四个层面,考察并描写语言性范畴体系常态及非常态结构表现,这些表面形态本身不是它们得以存在的理据,顺着这样的路径,尝试走到了形式的背后,看到支撑形式的内容,即民族文化。因此,编者完成了第五章,即语言性范畴的文化解释。由浅入深,尝试对语言性范畴进行文化解释:分析语义与语言性范畴之间的关系,探讨外来词语的性别分配所呈现出的趋势和有限的规则方式,借助政治学理论中的“社会构想”,透视语言性范畴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获得对语言性范畴文化意义指向的最后认识。最终,对语言性范畴获得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语言性范畴不是一个简单的语法范畴,它是社会构想的结果,它背负着人类社会、文化、习俗等等元素。它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是一种制度化的结构,是个体言说者的实践活动规约。语言性范畴是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思想意识,即支撑社会构想的特定信仰和假设体系。语言性范畴因此成为社会构想的一个标示,既是表现社会构想的媒介,又是社会构想的再现。它凸显使它成为可能的社会构想,并置身于社会构想之中。它是思想意识,而不是科学事实。
展开
精彩书评
    语言性别范畴具有无比广大的研究空间,它所呈现或隐含的原始意象、社会姿态、文化状况以及人类的心理都是丰富而渺远的,都是深厚而令人着迷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的研究。<br>    ——裴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构想不在于对语句中个别语词性别的理解。对于性范畴的理解需要预设性范畴背后广大的背景——每一个语词在语句中是如何形成关联的,它们如何确立自己在性别属类中的位置,又如何与不同属类的语词发生关系。<br>    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观察到语言性范畴与社会构想之间的关系:社会构想使得性范畴得以存在,性范畴指认社会构想,而性范畴又转而重塑社会构想。从指认的那一刻,性范畴便诞生了。它是一个符号,是社会构想的反射。就世界语言来看,在性范畴体系的背后并不存在普遍的规则,动机与联想各异,或是相互补充,或是相互冲突。性范畴通过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的比较、分类而逐步确立。<br>    当我们尝试将一种具有外显性形式的语言转换为不具有外显性形式的语言,这其中的困难是巨大的——要么丢失性别信息,要么过度放大性别信息;要么发生不得体的预设,要么发生过于表面化的强调。社会构想是动态的,各个社会集团拥有各自的社会构想。当一种语言的性范畴不足以呈现另一种语言性范畴的时候,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指认社会构想的真实存在,并体认它的意义。它从最根本上参与构建语言性范畴体系。<br>    语言性范畴深植于社会构想,从社会构想的概念出发,完成自己的形态构建。性别化的名词似乎表达了一个核心的事实:名词成对或成群地彼此区分。它们彼此之间或者密切关联,或者彼此疏离;或者凝聚或者离散;或者横向并列或者纵向聚合。这些又都从根本上反映社会构想的特征。<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概论<br>第一节  对性范畴的基本观察<br>第二节  语言性范畴的符号形式<br>第三节  性范畴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br>第四节  性范畴的分类原则<br>第二章  语言性范畴的性质<br>第一节  术语<br>第二节  概念、符号、性别属类<br>第三节  语音与性别属类之间最初的任意结合<br>第四节  性别属类与事物概念之间最初的任意结合<br>第五节  语言性范畴的绝对流变与相对稳定<br>第三章  性范畴的基础考量<br>第一节  自然基础的考量<br>第二节  生物基础的考量<br>第三节  语音的考量<br>第四节  性范畴隐匿的考量<br>第四章  性范畴体系的结构形态<br>第一节  复合名词的性别及其结构形态<br>第二节  短语的性别结构形态<br>第三节  语句的性别结构形态<br>第四节  性别符号在文本中的表现<br>第五章  性范畴的文化解释<br>第一节  语义与性范畴<br>第二节  外来语词的性别分配<br>第三节  社会构想与性范畴的构建<br>第四节  性范畴的文化意义指向<br>第六章  结语<br>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