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西点军校塑造了学员刚柔并济的性格。连比较直率、鲁莽的巴顿将军也深受这种教育理念的熏陶和影响。
“二战”中,西点军校毕业的巴顿很快成为了一名比较活跃的军官。他非常爱兵,特别是对那些在战场上负伤的士兵,从来非常敬重并作为恢复作战力的源泉。他有一个习惯,每逢感到有必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时,总是要到附近的医院看看。他说,一看到伤员就可以获得安慰和鼓舞,因为他们身上的战伤就是英勇奋战的标志。同时,他认为,伤员也需要高级军官对他们的探视,伤员可以通过探视减轻伤痛。
1943年8月2日,巴顿第3集团军在西里里岛占领了巴勒莫,准备向墨西哥进攻。希特勒为了阻止美军的进攻,亲自命令第15装甲师在特洛伊拼死抵抗,美军伤亡很大,有的部队军士充当了排长。又到了必须振作精神的时刻了。于是,巴顿跑到集团军战地医院去看望伤员。他让军医丹尼尔·富兰克林上校带着40枚紫心勋章陪同他视察。
巴顿先看到一位胸部受伤的士兵,问:“你什么地方受了伤?”
“在胸部。”士兵回答。
“好极了!”巴顿提高嗓门,以让全室的人都听得见,“如果你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感到你的伤是多么的值得。”接着,他告诉大家,“我见到的最后一个德国兵既没有胸膛也没有脑袋。到目前为止,你们已经俘虏或打死了8万德国狗崽子。这是官方的数字。但是,我到各地视察了一下,依我看,实际数字要比这大得多。在这次作战结束后,这个数字将会提高到两倍。快养好伤吧,小伙子,你还要参加那最后一仗呢。”
这位士兵听后,抖动着嘴唇,艰难地举起手,向将军致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巴顿又来到另外一个病房。一名士兵头戴氧气面罩,呼吸十分困难。富兰克林提醒巴顿,这个士兵已失去了知觉,处于昏迷中。巴顿听后,做出了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动作——只见他脱下钢盔,“扑通”一声跪在了那个士兵的床前,把一枚紫心勋章别在士兵的枕头上,又对着那个奄奄一息的士兵的耳朵嘀咕了几句,然后站起来立正,庄重地向士兵敬了军礼。没人知道巴顿对那个士兵说了什么,但是在场的所有伤员和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巴顿告诉富兰克林:“记住,凡是受伤3次的士兵,都要立即送回国内,因为他已经为国家尽力了。”
这就是巴顿的“仁”,这就是巴顿的爱兵。
但是,巴顿爱兵,并不等于巴顿不严厉。8月3日,巴顿在前往前线视察途中,正路过第15后送医院,他让司机把车开进医院。院长富兰克·利弗中校见巴顿来了,马上出来陪同他视察。这是一家典型的设在帐篷里的医院,巴顿走进帐篷问候伤病员。大家高兴地欢呼,迎接巴顿。巴顿问一名士兵:“你是哪个团的?”那名士兵回答:“第39步兵团上士。”巴顿抬眼看看这个脑袋上缠着绷带的士兵,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称赞道:“你们的团长哈里.弗林特上校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是真正的军官,你在这样一个英勇的军官手下作战,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聊了一会儿,巴顿准备上路,他刚要走出帐篷,突然把目光盯在了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下士查尔斯·库尔身上。
库尔是一个24岁的上等兵,长相漂亮,参军前是个铺地毯的工人,仅有8个月的军龄,正在第1师第26步兵团第12连服役。他是8月2日下午被送到第15医院的。当时,他并没有负伤,只是对主治医生拉尔夫.内德尔中尉说他感到不舒服。内德尔医生检查后,在他的病历上写道:“忧郁型精神病,中等程度。”
巴顿看到库尔身上没有扎绷带,凭直觉认为他没有受伤,于是,他回身对利弗中校说:“把这个人的病历拿来,我看一看。”巴顿打开病历,看到了内德尔医生的那一行字——“忧郁型精神病,中等程度”,不禁愤怒起来。他摘下手套,抓住库尔的衣襟,用手套抽打库尔的脸,骂道:“胆小鬼,我这里都是伤痕累累的士兵,没有你这样的蠢货!”说着,他一脚把库尔踢出了帐篷。巴顿对利弗吼道:“不要收这个狗东西。我不允许像他这样的狗杂种藏在这里鬼混,败坏这里的名声。中校,你立即审查这个人,我不管他受得了受不了,立即把他送到前线。”巴顿走出帐篷外,又对库尔骂道:“你这个没有出息的孬种,现在最适合你的岗位是前线,而不是这里。你要立即回到前线去,而不是留在这里。”
众人都惊呆了:在美军中打士兵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如果不是在场的记者把这件事情捅了出去,没有人认为巴顿做错了什么。库尔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巴顿的耳光,他在写给妻子和父母的家信中说:“不要追究这件事了。为了一个婴儿的成长,有时不得不打他一个耳光!”库尔后来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并在对德军的最后一战中获得紫心勋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