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间娱玩物的收藏
玲珑骰子安红豆
我国流传至今的几种牌艺,如骨牌(又名“推牌九”)、麻将,四人一桌,在揭牌,之前,必将两颗骰子投掷,然后将朝天两个面上的“点”数相加,以确定揭牌的顺序。
骰子,原本是一种赌具,为小巧的正方体,每颗有六面,分别刻上从一到六的“点”数,再施以红、黑(或红、绿)两种颜色,故名“色子”。骰子是用于投掷的,故又名“投子”。最早的骰子,以金、银、铜、铁等材质做成,后改用轻便的兽骨或牙骨而制,“投子”的“投”,去“扌”旁,换成了“骨”旁。
相传骰子为三国时魏国的曹植所创,原为两颗,赌博时以两颗骰子同时投掷,看谁的“点”数多而决定胜负。
到唐朝时,增至六颗,握于一拳,投掷到盆中。在当时,有一种骨头骰子,以红豆子嵌入作“点”,名之日“红豆骰”。著名诗人温庭筠见此而诗兴大发,以此来表现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知相爱之情:“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也无?”
据《骰子选取格》记载,唐开元三年春,几位进士将唐朝的68个官职,按品级排列在一张正方形的盘面上,中间排列的是最高级别官职,官职低卑的排在外圈边沿。游戏时,一人先将骰子掷到盘上,然后按其定格位置或前进或后退,先到最高职位者为胜,称之为“升官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