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欧阳修和宋祁编的《新唐书?田悦传》也有利用风筝通信的记述。唐朝公元782年,田悦领兵围困临洛。城中守将张侄利用风筝带着书信放出,高度一百多丈。田悦命其兵将截射,箭达不到风筝的高度。联络成功了,得到了马燧的救兵。<br> 攻城、守城是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以上两例相隔200多年,其联络方法则极其相似,可见利用风筝进行联络已经不是个别的战例了。<br> 《资治通鉴》有一则风筝载人升空的记载。北朝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文宣帝高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处死他的政敌元姓的全部成员。高洋从佛教“放生”中联想到一个奇特的办法:把元姓人押解到金凤台,强迫他们抓住一个巨大的风筝,然后连风筝带人放到空中,囚徒被作为“放生”的活物。囚徒们在空中当然不能长久支持,先后被“放生”(摔死)了。只有元黄头长久坚持,他和风筝一起在紫陌台安全到地。高洋还是没有放过他,立即派人把元黄头抓回来处死了。高洋用这类方法杀害元姓和拓跋家族700多人,是一场十分奇特、十分残酷的杀戮。不过透过这一事件,可以推想出当时已有足以乘人的大型风筝,并且已经有了风筝载人升空的试验和知识。<br> 明朝王逵的《蠡海集》记载有利用风筝测量风力和风向进行空中气象观察的记载。明代还有利用风筝携带炸药包放到敌营上空的武器,到达后利用“碰”的原理投放炸药包和引爆。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武器,风筝简直成了轰炸机,轰炸目标可以从容选择,其命中率可想而知。<br> 以上是风筝在科研、通信和战争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玩赏风筝悄悄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风筝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当然,玩赏风筝还不是竞赛风筝,但它是竞赛风筝的基础,为竞赛风筝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r> 风筝作为玩具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年)。唐代政治统一,国势强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发展玩赏风筝的良好环境。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公元813~858年)的《燕台》诗中有“西楼一夜风筝急”的句子。唐僖宗时期诗人商骈(公元887年)写过一首《风筝诗》,描述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