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地处河南省嵩山脚下,又以少林拳法名扬天下。少林寺和尚习武的传统由来已久。嵩山地处中原腹地,紧傍九朝古都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是扼守古都洛阳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皇家敕建大寺少林,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皇家寺院财产的安全和佛法的尊严,僧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习武强身。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的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以保护寺院,免遭战乱的破坏,国家也经常调用武僧,武功就成了一种护国的技艺。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极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人会集的所在。
从唐朝以来,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以拳棍之术闻名于世。
少林武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套少林拳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结构严谨,攻防兼备,运动形式尤为特别,为“拳打一条线”,出拳方式则是滚出滚人。
拳是少林功夫的基础,早期的拳法是以实战搏击为主,明末拳法大师留下的拳经是现存少林寺拳法最早的套路。少林拳出手接招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其原因就在于能在瞬间以极大的速度、最大的力量产生最佳的打击效果,因此享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盛誉。
少林功夫动作的设计和功夫的组合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人体医学知识基础上的,讲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神形兼备,极大地发挥了人体内在的潜能。
在传统武学中,人体有九个禁忌部位,如眼睛、咽喉、裆部等,均不能受丝毫打击。但少林武功中却有一项铁裆功,此功练成后,甚至可以绑上绳子拉动石碾,即使用棍棒击打也毫无损伤。但据说这些铁裆功是专供上年纪的老人练的,小孩不能也不该练。当然,身为出家人的武僧没有俗人传宗接代的顾忌,练此功也无妨。
像铁裆功、铁头功都属于世间流传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但据少林僧人所说,少林绝技实际并不止七十二艺,现今已知的就有一百二十余种。二枪刺更是绝技中的绝技。
二枪刺喉属于少林硬气功,武僧在支尖利的钢枪顶住咽喉的情况下运足体内的真气,使身体能够抗击铁锤的打击,甚至能够推动一辆大巴车。此功练成后便可以“空手入白刃”。
铁砂掌与上述少林绝技一样均属硬气功,练铁砂掌,练的是将手往沙子里面插的功夫,在此之前,练功之人先要从用手插米开始,再后来练插豆子,最后才是插沙子。练成之后可以成就“二指禅功”,用两根手指点地,支撑起全身的力量倒立过来。这种功夫如果用于瀑穴,功夫更是厉害,叉人眼睛叫做“二龙戏珠”,叉人咽喉则可以扣断动脉。二指禅也属于少林神功,练习此功至少需要5年到8年的时间,练成之日,指如钢钩。
少林寺历代受皇家重视,受皇家保护,每日为国家祈祷,为众生祈祷,扮演的是护国寺院的角色。历史上,少林寺曾上演过十三棍僧救唐王这动人心魄的一幕,从而开辟了少林僧人武功护国的历史篇章。到了元明时期,少林功夫已经达到了鼎盛,僧众八百多人个个习武,代代相传,武僧们以精湛的武艺报效国家。
一千五百多年间,少林僧人护国佑民,堪称“千年传承,香火不断”。自唐朝十三棍僧救唐王起,少林寺僧人就踏上了为国为民平乱保平安的绵长道路。历史上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协助朝廷征调,参与戍边战争,屡建功勋,武僧们为此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