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敌不及”的观点,最早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提出的。在他的《孙子兵法》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要“乘人之不及”。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孙武认为,用兵作战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战术思想,那就是要乘敌人没有准备的时候,及时发起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中,“乘”的观点是非常鲜明而突出的。所谓“乘”,就是“利用”。古人还有这样的说法:“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妙在于乘。乘者,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焉耳。”这段话的意思,和孙武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还总结出了十种“可乘之机”:“骄可乘,劳可乘,懈可乘,饥可乘,渴可乘,乱可乘,疑可乘,怖可乘,困可乘,险可乘。”实际上,在战争或战斗中,可以利用的机会并不止这些,但这些古代理论无疑对今天的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中,“乘敌不及”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作战的一方故意制造某些花样,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从而创造出“乘敌不及”的战机,迅速出击,一举制胜。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打仗,在两军列阵之后,越王命令那些严重违犯军纪、犯了死罪的人在阵前自杀。这一行动果然引起对面吴国军队的骚动。吴国军队感到很奇怪,这些越国军人怎么啦?他们不打我们,却一个个横剑自刎,前面的士兵看了困惑不解,后面的士兵争相挤到前面来观看,这样一来,吴军的阵脚就乱了。越王见时机已到,令旗一挥,军鼓大振,越军如洪水猛兽,一下就把吴军冲垮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