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37458
  • 作      者:
    郑小兰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郑小兰,社会心理学硕士,曾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后在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对个体心理现象与教育心理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著有《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他信力》等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精选了跟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效应(定律),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困惑、社交能力等方面,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旨在教给家长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贴近孩子的内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孩子更加优秀。现在,你无须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发愁,无须再为怎样科学而生动地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而困扰了,也无须为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局而无奈和抓狂了。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利用晨练的一点时间,午休的一刻钟,或者黄昏里喝茶的时光来读读这本有趣而富有激情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以心交心,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
  “南风效应”: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
  家长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采用过激的教育方式,比如,打骂、挖苦、奚落等。其实,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家长费力地去说教,甚至于打骂孩子,还不如试试夸奖一下孩子,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开卷有益
  什么是“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暖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因而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运用到教育中,就是要家长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时要多一些“人情味”,不能总是批评孩子的错误,应该要多夸奖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教子有“理”
  “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就真的有用吗?”很多家长都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即使再差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很多优点。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道自身的优点。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数落他的十个错误,不如夸奖他的一个长处,毕竟孩子们还是喜欢“温暖”胜于“严寒”的。这也正是“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这个方法在经过众多的实践后也得到了印证。
  卡耐基是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可是在小时候,卡耐基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互相介绍时,父亲指着卡耐基对继母介绍说:“他是个很坏的孩子,经常会做出让人想不到的坏事,需要小心提防他……”而继母却不以为然,她认真地跟卡耐基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继母这句赞赏,成为激励卡耐基一生的动力,最后,卡耐基成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已被认为很坏的孩子,他们都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扬和赞赏。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运用“南风效应”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励孩子进步。
  一位教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课间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都非常口渴,就各自从座位拿出了水或饮料来喝。这时不知是谁的饮料商标纸掉在了地上,正好掉在李洋旁边,老师很想知道李洋会不会捡起来,便偷偷地关注着她,谁知,她却用脚悄悄地把纸踢到了杨帆的座位旁,老师说她当时心里很生气,很想批评她。可巧的是,教室的门开着,风一吹,又一次把商标吹回到了李洋的身边,这时,被坐在一旁的赵圆圆看到了,她就示意李洋捡起来,李洋这时没办法了,就只好哈腰捡起了那张纸,丢到了垃圾箱里。看到这里,老师便示意同学们都坐好,说:“今天老师要表扬一位热爱班级讲究卫生的同学,她就是我们班级的李洋,她看到地面有纸就主动捡起来,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都向李洋投去赞许的目光。从那以后,李洋就特别关心班级的卫生,窗台上的花有黄叶了,她主动去摘下,地面有纸,她主动捡起来,还自发地组织大家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班级卫生做得非常棒,老师对此感到很欣慰。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孩子时应用“南风效应”是很能发挥教育效果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出现了一点错误,家长就对孩子指责训斥一顿,全然不体谅孩子,这样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或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厌恶、逆反心理。而如果我们换种方式,善用“南风效应”来关怀、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恰当地表扬、鼓励孩子的优点,这样会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提高自己,使“南风效应”得以发挥到极致。所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学习使用“南风效应”,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进步,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送给父母的小锦囊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闪光点。这样可以让你更多地掌握激励、表扬孩子的“素材”,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认同感,更利于教育。但是不能为了奖励孩子而随意编造一些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一旦露出马脚,不仅达不到初衷,还会带来种种的副作用,让孩子学会说谎,使孩子觉得家长太虚伪导致对家长不信任,对亲子教育不利。
  厚爱缺点多或学习差的孩子。对于这一类的孩子,家长要多费些心思去理解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发现有进步的苗头就要及时鼓励,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使他们获得喜悦感,然后转成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能成功的。
  表扬必须真诚,不要虚情假意。有的父母为了体现“南风效应”,明明是在表扬孩子,却带着明显的“敷衍”成分,甚至是在哄孩子,这样的表扬即使做了也是很难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厌烦。
  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贸然指责,而是应冷静分析,帮孩子找到犯错的原因,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并指出努力的方向,帮孩子在错误中前进。
  表扬和奖励孩子要因人而异,掌握好分寸。对待容易骄傲自满的孩子时,表扬不能太多,而且表扬的话不能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而对待那些有自卑心理或是缺点很多的孩子,就应该相应地多表扬,尽量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多找适宜的机会进行表扬,让孩子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以便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父母要善于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也要善于从孩子的消极因素中挖掘积极因素,并将这些优点、长处、积极因素等,恰如其分地落实在教育孩子的行动中,这样才可以帮助到孩子,使他不断地进步。
  教子智慧
  家长应该要意识到夸奖孩子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样会让孩子意识到他做的是正确的,从而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做,这样既让孩子开心,又激励了孩子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边际递减效应”:表扬要有原则
  气球伴随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拿着一只气球吹啊吹,气球慢慢变圆,真的很好看。但我们无止境地吹呀,一不小心气球就爆了。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和吹气球一样,表扬多了不但起不了激励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开卷有益
  什么是“边际递减效应”
  “边际递减效应”原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其含义是人们从某种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商品连续消耗量的增加而减少。举个直观的例子:人在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会觉得很好吃;但随着吃包子数目的增加,人所能获得的满足却在降低,直到吃饱了、撑了,不想吃了。教予有“理”
  “与其责骂,不如夸奖。”恰当的表扬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这种教育方法也被很多家长误用。有些家长将表扬看成了激励孩子的“万能药”,每天将对孩子的表扬挂在嘴边,似乎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顺利成长。事实上,太多的表扬只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比如,如果我们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都受到沉重的打击。
  儿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我们经常表扬孩子。比如,在家里,即使儿子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考试取得了芝麻大的成绩,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会对他大加表扬一番。
  有时候儿子会缠着我跟他打扑克或玩游戏,为了激励孩子,我每次都故意输给他,看着儿子胜利后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似乎比儿子感觉还要幸福,我经常对儿子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可否认的是,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儿子的表现确实很好。
  不过,慢慢的问题就来了:儿子做了一点儿事或取得一点儿成绩,如果我们不及时表扬,或表扬不到位的话,儿子就会不高兴,有时候甚至还会发脾气。让我们吃惊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儿子,根本无法接受我们即使一点点的批评。
  有时候儿子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应对”大人的表扬,很多时候让我和他爸都无言以对。有一次,儿子放学后很晚才回来。我跟他爸很着急,我问儿子刚才在干什么,儿子很平静地说:“扫地。”我跟他爸马上就表扬起儿子来:“儿子真棒,热爱劳动的孩子才会让人更喜欢。”“今天妈妈就知道宝宝在校园里干好事了,所以特意做了一只鸡给宝宝吃!”我跟他爸正表扬得起劲,可是没想到儿子却大声叫嚷了起来:“真虚伪,我今天犯错误了,老师才让我扫地的!”说完大哭起来。一时间,我跟他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以心交心,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
“幽默效应”:幽默让孩子更能接受
“手表定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步调要一致
“超限效应”:批评要有“度”
“南风效应”: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
“边际递减效应”:表扬要有原则
“归因偏差思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蝴蝶效应”:从小事温暖孩子的心
“低声效应”:低声讲述比高声斥责更有效
“投射心理”: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代偿心理”:孩子不是实现大人理想的工具
“自己人效应”: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第二章 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椰壳效应”:用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提高他的学习
“异性效应”:善用促进孩子的学习
“家庭氛围效应”: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潘多拉效应”:欲擒故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2法则”: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
“遗忘曲线”: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孩子做好记忆计划
“灯塔效应”:帮孩子点燃一盏心灯
“门槛效应”:帮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鲶鱼效应”:有竞争才能有动力
“感官协同效应”: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增强记忆力
“暗示效应”:善用暗示激励孩子的学习

第三章 以心攻心,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德西效应”:警惕奖励取向改变孩子
“成就动机”:善于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安慰剂效应”:善于使用“安慰剂”,提高孩子的自信
“兴趣心理”:有兴趣,才能学好
“激将法”:善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更优秀
“保龄球效应”:教育孩子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不值得定律”:避免“不值得”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青蛙法则”:有危机才有动力
“半途效应”:不要让成功停在半路
“思维定式”:换个角度看问题,避免成见禁锢孩子的思想
“短板定理”:不要只关注成绩,应全面培养孩子
“比伦定律”:在失败中寻找机会

第四章 换位思考,帮孩子赶走心中困惑
“蘑菇定律”:少些抱怨,多些努力和自信
“音乐效应”:用音乐来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
“习得性无助”:不要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情绪ABC理论”:好坏在我心,换个角度看问题
“优势效应”:扬长避短,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存肢效应”:把失去当成财富
“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要让不诚实毁了孩子
“延迟满足”:教孩子学会等待
“墨菲效应”:只有多犯错,才会多进步
“逆反心理”:用爱消除孩子的叛逆
“巴纳姆效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巧妙化解早恋问题
“留面子效应”:欲制故纵,分步引导孩子走出网瘾
“第十名现象”: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苛刻
“空间法则”: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第五章 将心比心,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自适应效应”:强化孩子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模仿效应”: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见解
“跷跷板互惠原则”: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以貌取人心理”: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
“亲和效应”:与人亲近,他们才会与你亲近
“光环效应”:不要仅仅靠主观感受看人
“踢猫效应”:别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
“刺猬效应”:交往要保持适当距离
“海格力斯效应”:以德报怨,宽容他人
“阿伦森效应”:与人交往要注意说话分寸
“第一印象效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