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个智慧家长:一个教育记者对72个家庭的深度访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01615
  • 作      者:
    樊华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换一种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br>    《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倾力推荐《做个智慧家长:一个教育记者对72个家庭的深度访谈》。<br>    知道点儿家教心得,平凡家庭飞出不平凡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有规律可循,但绝对不能以僵化的思维去扼杀孩子!
展开
作者简介
    樊华,先后在沈阳晚报社会新闻部、专刊副刊部从事记者工作。在多年新闻采写工作中,发表了大量家庭教育报道,以丰富的采访经验和独特新颖的视角重新诠释当代教育理念,征服了众多家长读者。其采写的《我的名字让斯坦福选择了我》《老师,你就表扬一下咱家孩子呗》《英国女王的圣诞树是她设计的》等多篇文章,被评为辽宁新闻奖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十佳记者”。
展开
内容介绍
    阿拉伯有一位智者,他长着很长很长的胡子,任何人的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他。可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让这位智者犯难的问题:“你睡觉的时候是把胡子放在被子的外面还是放在被子的里面?”智者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明天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智者还真没注意到他睡觉时这胡子究竟放在了哪儿。<br>    《做个智慧家长:一个教育记者对72个家庭的深度访谈》一书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就像那位智者遇到的问题一样,只要实事求是,方法得当,并且善于运用一点小小的技巧,作者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成为智者。
展开
精彩书摘
    郑渊洁:父母惯出来的奇才<br>    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都只有小学学历,但都是知名人物,父亲成了“童话大王”,儿子是杂志主编。作为父亲,郑渊洁是成功的,然而郑渊洁说,他的成长、他的教育理念都深受他父母亲的影响。<br>    父亲的桌子上堆满了书<br>    郑渊洁出生时父亲在石家庄任哲学教员,在家里一边哄他,一边备课、看书。父亲的桌子上堆满了书,郑渊洁那时总看《资本论》,“我家的那本《资本论》现在还有我画的笔道”。<br>    因为父亲的缘故,郑渊洁从小就对读书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我走写作这条路跟我父亲的关系非常大,如果从小父亲就当着我的面打麻将,没准我现在还是麻将冠军呢。但是很遗憾他没打麻将,他老看书写字,所以我也没能成为‘麻将大王’。”<br>    孩子最好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家庭,最好的老师不是博导、教授而是父母。郑渊洁说,他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他有最好的父母,他们永远站在孩子一边,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br>    郑渊洁小时候和别的孩子打架,被打伤孩子的父母到郑家“讨说法”,他的父亲对被打伤的孩子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郑渊洁说:“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感动,父亲这么爱我,谁还好意思再犯错呢?”<br>    父亲对郑渊洁的“护短”让他很感恩,他说他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想让父母高兴,写童话也是,“我开始写作时他们很开心,我想让他们一直开心,就一直坚持着”!<br>    父亲狠狠夸了他一顿<br>    说到父亲,不能不提郑渊洁退学的事:上小学时父母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郑渊洁也跟着去了。一次语文课因为乱改作文题目,老师罚他在课堂上说几百遍“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郑渊洁接受不了,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予以反抗——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爆竹。因为此事,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那时他上小学四年级。<br>    郑渊洁回忆说,那天回到家时他神情恍惚,父亲注意到他的异常,关切地问:“孩子,有什么事情尽管跟爸爸说。”郑渊洁把被学校开除的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十分肯定地说:“孩子,你一点儿不笨,你很聪明。你的故事讲得多好啊。你会编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个方面就比不上你!”<br>    父亲的话像一道阳光,让郑渊洁重新又燃起了希望,每当他心里冒出“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这句话时,郑渊洁便想起了父亲的话:“你会编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个方面就比不上你!”郑渊洁说,我们不要把孩子想得过于坚强,以为风霜雪雨的洗礼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孩子的心灵其实是脆弱的,在大人眼里看似小小的打击,在孩子眼里可能会放大几倍,有的打击甚至是孩子自己的力量无法承受的。<br>    父亲最大的惩罚是写“检查”<br>    郑渊洁被开除了,学业怎么办?父亲说:“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教他背的第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父亲说,背这个很有用,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用童话手法写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其实很有童话色彩。   背诵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父亲就让他去查字典,用毛笔写在旧报纸上,然后贴在墙上,当时他们住的干校的房子很破,墙是土做的,墙上可以随便贴东西,那时郑渊洁的家里满屋子贴的是生字——《共产党宣言》里的生字。<br>    郑渊洁说,父亲从来没打骂过他,一次都没有!对郑渊洁的最大惩罚措施是写“检查”,写着写着,郑渊洁把“检查”写成了小说,郑渊洁说:“也许就是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写作的天分!”<br>    在家教学,父亲的教材就是他写给郑渊洁的1000多封“家书”。父亲喜欢看人物传记,他将歌德、巴尔扎克等数十位中外名人的经历及人生经验写下来,“他当过教员啊,将20万字的传记写成一封2000多字的信,很容易,这种形式我也容易接受”!<br>    郑渊洁和父母闲聊之时,父亲提出一个假设,他问郑渊洁母亲,假如说咱们在渊洁生下来之后,给他设定一个当作家的目标能不能成?后来大家一致认为那他的才能肯定被扼杀了。<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倾听名人的教养心得<br>郑渊洁:父母惯出来的奇才<br>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br>发现播种<br>你恐吓过自己的孩子吗<br>做个智慧家长<br>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br>像历史人物那样智慧地生活<br>真诚第一,技巧第二<br>只有“敢想”才能“敢写”<br>每天十分钟,大声给孩子念书<br>做一个文学爱好者吧<br>网络文学:我手写我口<br>“淘气包”的好朋友<br>第二篇 “营养”我们的心理<br>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更重要<br>想当刘翔,其实是学习困难<br>女儿孤独的背影刺痛了我<br>老师的希望成了她的负担<br>他不是“诈病”<br>把惶恐心情复位<br>能帮助孩子的正是你<br>高考失利怎样打开“心结”<br>外孙,你太伤姥姥心了<br>父母“经营”出来的孩子很脆弱<br>班主任参与“心理会诊”<br>你对妈妈说过“谢谢”吗<br>第三篇 好孩子要从娃娃抓起<br>培养宝宝懂礼仪<br>“难于启齿”当如何开口<br>宝宝脾气大着呢<br>幼儿说谎别急着惩罚<br>宝宝淘气是因为好奇<br>教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br>“通道”不畅导致学习困难<br>第四篇 100个孩子有100种教法<br>敢冒风险的教育方式<br>“不识数”的女儿爱上了数学<br>“小小科学家”是这样“炼”成的<br>怪招!让内向女儿学魔术<br>关键时刻让女儿给全家上课<br>从没因为学习的事儿数落过女儿<br>老师,你就表扬一下咱家孩子呗<br>潜移默化的威力是无穷的<br>玩出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br>“无心”插柳柳成荫<br>白艳和她的“快乐育儿法”<br>我不能剥夺儿子对父亲的爱<br>用音乐增强孩子记忆力<br>为孙女写下50万字《成长日记》<br>学生干部:从国内当到国外<br>第五篇 开明父母的“自由教育”<br>乖女儿为何反抗我这个好妈妈<br>爸爸,我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br>女儿,你是最棒的<br>臭小子,长大了<br>女儿也可以惩罚我<br>两个智慧妈妈<br>和网络争夺儿子<br>孙女的作文拯救了她爸爸<br>家长:一不小心犯了错<br>学习不好就不是你的女儿了吗<br>儿子的心为何如此冷酷<br>父亲都干啥去了<br>怎样和孩子说性<br>第六篇 人的心里不能没有亮儿<br>人的心里不能没有亮儿<br>这个家给了我向上的力量<br>孝顺<br>和奶奶相依为命<br>在不停的迁移中考上“南开”<br>母亲把他骂醒了<br>第七篇 留学经历<br>我的名字让斯坦福选择了我<br>陶妈“遥控”有技巧<br>想干大事,就从小事开始吧<br>最需要的是勇气<br>伤心母亲哭诉儿子留学丢人事<br>英国女王的圣诞树是她设计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