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78563
  • 作      者:
    刘海峰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海峰,男,1949年9月出生。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工作,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被聘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开始担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考试制度与科举学。     已出版《科举学导论》、《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等著作1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高考改革历来就是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关注的敏感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节点,也是教育学研究中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基于教育与社会的视角,以现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通过文献分析、历史考察、大规模社会调查、国际与地区比较、统计分析、改革实验等方法,从理论上梳理、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展的脉络、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改革方案的成败得失,并借鉴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东亚主要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具体改革方案,以及高考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高考毕竟不是科举。尽管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还是不能画等号。只要稍加分析,便可看出高考与科举具有以下迥异之处。     第一,考试目的不同。科举具有教育考试性质,而且具有古代高等教育考试性质①,但它首先是一种文官考试(武举除外)。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从政人才,即考选政府官员。当时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储才以应科目”,可以说科举也是学校毕业考试和任职资格考试。考中者具有科名,或者说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古代学位,获得人仕资格。因此科举既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又是一种人事考试制度。高考则是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考试成功者只是获取高校入学资格而无其他政治待遇。科举时代应举入仕几乎成为读书人实现人生抱负的唯一出路,但由于中举及第率极低,明清时代乡试中举率往往仅有1%左右,金榜题名因而成为士子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高考虽也是许多人一生中的重要转折,但现代社会成才途径比古代宽广许多,高考录取率也远比科举及第率高,现在不少省区已接近50%,直辖市更高达80%以上。现代社会复杂多样,不像古代严格按士农工商分等,因此高考只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好选择,而非唯一选择。     第二,考试内容不同。这是科举与高考的明显区别。科举一般只考儒家经典知识和文史辞章,其内容大体不超过人文政法学科知识。唐代科举有明算科,但只是科举考试的支流。明清科举的八股文和试帖诗更属古典考试题型,加上对策、判文等,主要是测试应考者的人文知识和属文作对能力,也能起到智力测验的作用,选拔出智商较高的从政人才,不过往往考用脱节,所考非所用。现代高考科目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9门,测试的并非为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而是一个人进入高校学习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考试科目为现代科学、文化的主要分科,内容不仅包含文科而且涵盖自然科学知识,即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     第三,报考条件不同。科举既然是选官,便按官的条件要求应考者。封建社会各级政府中没有女性官员,因此报考者只能是男性;必须身家清白,没有残疾。除此以外,倒是十分开放,没有年龄、种族、民族、婚否等限制,这与现代高教自学考试的开放性更接近。高考没有性别和残疾的限制,但以前有年龄、婚否等限制,不过,现在这些限制已取消,高考也更加开放了。     另外,高考的题型、考试模式、评分办法、阅卷手段等等与科举也有不少差异,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科举在整个社会政治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比高考重要,高考指挥的是中小学教育,对高校只起影响作用;科举制约的是当时所有学校,包括近代的京师大学堂和同文馆这样最高层次的学校。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渊源与借鉴 第二节 沿革与突破 第三节 酝酿与建制 第四节 发展与改革 第二章 高考制度的宏观研究(一) 第一节 高考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第二节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高考与高中新课改的关系 第三章 高考制度的宏观研究(二) 第一节 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第二节 高考与教育公平 第三节 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的合法性 第四节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 第四章 高考制度的微观研究 第一节 高考形式:统一与多样 第二节 高考内容:科学与公平 第三节 高考录取: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第五章 高考改革的争论与实证调查 第一节 高考统独存废之争 第二节 高考评价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高考改革的教育界调查 第四节 高考改革的社会调查 第六章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一)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考制度 第二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 第三节 法国高校招考制度 第四节 俄罗斯高校招考制度 第七章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二) 第一节 日本高校招考制度 第二节 韩国高校招考制度 第三节 新加坡高校招考制度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招考制度 第八章 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 第二节 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 第三节 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四节 高校自主招生探析 第九章 高考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高考制度改革实践 第二节 高考管理改革探索 第三节 高考配套改革进展 结语高考改革方案选择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