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90069
  • 作      者:
    廉思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丁宁宁,经济学家,王绍光,长江学者,潘维,政治学家,汪晖,《读书》原主编,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张锐,民办教育杰出人物,联袂推荐。<br>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独特窗口,带着坚强,藏着温暖,传递希望。
展开
作者简介
    廉思,祖籍燕赵,生于北京。修学经,管、法、政及至博士后出站。下过基层,坐过机关,当过学生干部,现在大学任教。
展开
内容介绍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内容简介:“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br>作者作为国家级课题《潜在危机中国“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项目主持人,带领课题组和深访团队延续近两年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其撰写的有关这一群体的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br>全书二十万字,几十幅图片,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和发人深省的图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80后”,“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由北大博士后廉思带领一批青年学子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感到欣慰。<br>——周其凤<br><br>人大校友廉思主编的《蚁族》一书提醒我们,任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无益的,我们需要更加扎扎实实地工作。因为关心大学毕业生,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br>——纪宝成<br><br>含着泪水阅读了廉思的报告,这本书是无需推荐的。<br>——丁宁宁<br><br>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感人肺腑,篇篇引人深思。 “不唯书、只唯实”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br>——王绍光<br><br>廉思探讨的“蚁族”对研判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行为和政治倾向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br>——潘维<br><br>“80后”眼中的“80后”的生存处境、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望…·本书是迄今为止对这一群体最生动、最贴近的描述。<br>——汪晖<br><br>“蚁族”所揭示的就是一个教育产业化直接制造的不和谐因素    ——但愿治本有道。<br>——温铁军<br><br>这本书不是一部小说却字字扣人心弦,不是一本传记却句句镌刻着小人物的奋斗艰辛,不是历史著作却必将载入史册。<br>——唐骏<br><br>关注这一群体不仅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并引发了我作为企业家的现实思考。<br>——张锐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第一次调研<br>对于这样一个新的生态群体,在没有前人研究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组织社会调查,才能获得有关这一群体的第一手资料。幸好我于2005-2006年曾挂职湖北省广水市市长助理,挂职期间我组织了针对广水市的经济社会调查,这段经历为我组织社会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r>正在我埋头设计问卷、确定调研地点之际,北京市委领导找到我,委托我就北京市大学毕业生“聚居村”问题进行专项调查,这个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有了政府的支持,我的研究工作得以迅速开展。<br>调研问卷定稿、抽样地点选择、调研礼物筹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已是2008年1月。由于临近寒假,大部分学生已经回家过年,调研人员不足成为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无奈之下,我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自己曾在校研究生会做过主席的便利,招募了一些不准备回家过年的研究生参与调研,这批学生里就包括后来一直和我做此项研究的徐启元。<br>调研的过程并不顺利,2008春节恰逢我国遭受50年一遇的雪灾,受冷空气影响,北京也异常寒冷。我带着调研员人村调查,常常是问卷还没有做完,笔已经冻得写不出字来。一个多星期的调研,疲惫但有收获,刺骨的寒风和“聚居村”村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年龄接近,我们和受访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很多时候,常常是问卷还未做完,调研员和受访者就成了朋友。有些受访者不仅自己接受调查,而且还将其亲戚、老乡、朋友也介绍给调研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调研的阻力。
展开
目录
    专家推荐<br>他们在小月河<br>自序<br>聚居村民序<br>第一篇 “蚁族”揭秘<br>“蚁族”诞生记<br>一 接触<br>二 第一次调研<br>三 课题组<br>四 第二次调研<br>五 80后<br>“蚁族”全解<br>一 基本概念<br>二 产生原因<br>三 心理状况<br>四 性-爱情-婚姻<br>五 收入状况<br>六 职业状况<br>七 教育状况<br>八 网络行为<br>九 集体行动倾向<br>“蚁族”调研报告节选<br>一 人口学特征<br>二 社会学特征<br>三 网络、利益表达方式及社会交往<br><br>第二篇 “蚂蚁”传奇<br>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br>一 奋斗在北京<br>二 一路走来的非主流<br>三 一切都会好起来<br>四 从村到村<br>五 进京记<br>六 保险公司的羚羊<br>七 孤独的行者<br>八 离开唐家岭<br>九 向下的青春<br>十 奋斗在“大学村落” <br><br>第三篇 走进“蚁域”<br>生存之上,生活之下<br>生存之上,生活之下<br>夜幕下的坚强<br>不能承受的青春之轻<br>寻找黑暗中的那抹烛火<br>唐家岭的“保护费”<br>活着<br>睡袋里岂可容身<br>帘子里隔着的性<br>守望城市<br>单薄的现实,厚实的梦想<br>哪里才有安全感<br>他们选择如此生活<br>逐梦北京<br>幸福是一种态度<br>幸福是一种态度<br>青春何处安放<br>这么近,那么远<br>第一缕阳光<br>中的爱情<br>有一种幸福<br>生存在北京<br>北京,这里是北京<br>城市的守望者<br>一路相随<br>他们并不贫穷<br>“蚁族”中的“另类”<br>出村进村<br>出村进村<br>同在北京两重天<br>永不妥协的青春<br>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br>他们生活的世界<br>“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br><br>第四篇 《蚁族》背后的故事<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