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有关概念的界定
作为经济生活中的概念,“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劳动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简单理解为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根据“效益”概念的定义,可以将高校的“办学效益”定义为高校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简单理解为学校的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
根据投入和产出比较方式的不同,效益可以分为绝对效益和相对效益。前者由差额比较方式得到:“绝对效益=产出/投入”,后者由比率方式得到:“相对效益=产出/投入”。绝对效益的差额比较方式要求参与比较的双方有相同的计量尺度或计量单位,而学校的投入和产出之问,以及投入内部和产出内部不同要素之间一般无法直接进行通约,如投入要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财的投入,以货币尺度衡量,学校培养的人才和创造的科研成果却很难用货币价值进行量化。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不能直接进行相减,但可以直接相除,因此衡量学校的办学效益一般采用比率形式的相对效益。
根据效益表现范围的不同,办学效益可以分为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外部效益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消耗的社会资源与高等教育的间接产出之比。高等教育的间接产出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创造出的科研成果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之后,由于提高了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生产的技术含量而对于提高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