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原因
1.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根本来说是供需矛盾。供需平衡不只受供方增减的影响,需方的增减也会影响两者的平衡关系。在供方总量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当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应幅度的增加;反之,就业岗位的增长就会放慢甚至减少。据发改委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从2000年开始至2003年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美国经济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公司如微软未雨绸缪,从2000年年底就开始着手裁员。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企业也采取了类似的缩减政策,纷纷减少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并将延续较长时间,这些导致了全球的就业困难。而在国内,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就业形势,某些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明显减少。此外,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有企业进行重大的改革,私人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及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2.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负面效应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有很大关系。在1985年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逐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包当干部”的计划分配制度,大学生一毕业就由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国家干部,高校毕业生100%的就业率,使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