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孩子当出气筒
孩子成了大人意志的附属品,无条件接受家长的言行。如果孩子有异议,可能招来严厉的责骂或惩罚。但凡这种情况,大抵因为父母有心理问题——他们没解决好自己的人生境况,只能从约束和训责孩子的过程中寻找权威感。
5.没感觉。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想那么多。怀上了,就生呗。生下来,就养着呗。
值得提倡的当然不是以上种种情况。
先来说说怎样看待生育这件事。摆脱了功利目的的生养,应该是纯粹出于自我愉悦的一件事。婚姻源自男女感情的愉悦,生育应该是幸福婚姻的自然延伸。也就是说:养育孩子不是为名不是为利,只是一种自愿选择的新体验。再辛苦再劳累也要甘之如饴。
生好了孩子,该怎么对待这个新生命呢?
第一条是“完全接纳”。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请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所有品类的生物,即使再相似的两个个体,总有不同之处。这说明每个个体是独有的,是有别于其他个体的,是唯一的。存在的唯一性是所有价值的根本,可以说“唯一即价值”。
每个孩子天生就不同,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头发多有的头发少,有的安静有的哭闹,有的敏感有的迟钝……作为家长,你得从心里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孩子。因为他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比较的。因为他的一切特征都是先天的、不可选择的。
这是解除许多家长焦虑症的关键。许多不满、焦灼的起因都是源于“比较”。为什么会比较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苛求完美。不能坦然接纳孩子不足之处的成人,往往是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对自己不接纳,又往往源于幼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苛责。
所以说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大人的问题。一些心理症结代代相传,在无知无觉中减损了我们的幸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