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67324
  • 作      者:
    姚奇富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关于总部经济的概述,对总部经济作一个基本的介绍。第二章是关于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关系的探讨,主要从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第三章是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主要包括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基本关系的解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关系的解析以及我国不同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第四章是关于总部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关系的总体阐述,主要从两大机理——“微笑曲线”及其运行机理、“微笑曲线,,与总部经济的内在机理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观点:“总部经济”是高职教育的新话语。第五章是关于基于总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职教育的阐述,主要从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高职教育要为总部培养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等方面作了说明。第六章是关于基于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职教育的阐述,主要从先进制造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关系、高职教育要为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作了说明。第七章是从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出发对“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的理论溯源、现实依据进行阐述。第八章是结合我校宁海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与运作,从实践层面解析“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三是高新技术异军突起。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苏南地区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2005年,苏州市以计算机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16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T业利税的比重已超过30%,年均增长28%,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无锡大力发展电子通信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和加快了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成为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亮点。
    2.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才资源开发相匹配。人才资源的数量、素质结构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条件。高职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知识传播、知识物化的重要基地,贯穿区域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其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增长中最快的部分就是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在制造业高技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的素质也将逐步提升,其中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制造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将是大量的。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人才需求与预测数据显示,企业不仅需要大量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同时还需要岗位针对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1二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二是工业化进程需要学校提供技术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更需要学校主动参与到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中,发挥技术理论研究的优势,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
    (二)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策略
    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有同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就是要求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相匹配。
    1.调整高职教育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在苏南地区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碰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积极调整高职教育的结构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部经济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总部经济
一、什么是总部
二、总部经济的概念和涵义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影响与效应
一、总部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二、总部经济的效应
三、总部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第三节 总部经济的生成机理
一、总部经济生成原因的基本描述
二、总部经济生成机理的理论溯源
三、“生产基地外建”模式是总部经济生成机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总部经济形成机理的国内外实践视角的考察
第四节 总部经济的特点和生成条件
一、总部经济的特点
二、总部经济的生成条件
第五节 总部经济的国内外实践
一、国外总部经济的实践
二、我国总部经济的实践

第二章 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二、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与我国的实践
一、西方国家产业集群思想演化脉络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分类与形成条件
一、产业集群的分类
二、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条件
第四节 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机制
一、什么是集群学习
二、集群学习的方式_
三、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增长机理
四、集群学习的制度安排
第五节 区域经济、总部经济及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
一、总部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总部经济的“两迁”现象透视{
三、总部经济是高级形态的产业集群

第三章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基本关系解析
一、高职教育内生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教育适应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供需关系的协调解决
四、高职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关系解析
一、共生现象及共生原理的一般解读
二、共生机理为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范式
三、从外部动因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关系
四、从内在本质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关系
第三节 我国不同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一、总体的比较
二、规模发展趋势的考察
三、供给资源和就业状况的考察
四、样本地区的实证考察
第四节 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四章 总部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话语
第一节 “微笑曲线”及其运行机理
一、从“苦笑”到“微笑”的机理解说
二、从“苦笑”到“微笑”的路径解析
第二节 “微笑曲线”与总部经济的内在机理
一、“微笑曲线”与“总部一生产制造基地”的布局的吻合性
二、合理的人才布局是实现“微笑曲线”和“总部一生产制造基地”优化布局的重要支撑
第三节 “总部经济”是高职教育的新话语:基于总部的视角
一、基于“微笑曲线”和“总部生产制造基地”布局的高职教育解读
二、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
三、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职教育
第四节 “总部经济”是高职教育的新话语:基于生产制造基地的视角
一、高职教育为先进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教育为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第五章 基于总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职教育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概述
一、从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三、现代服务业与知识型服务业
第二节 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我国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践
第三节 高职教育为总部培养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高职教育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建议

第六章 基于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职教育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发展与高职教育
一、中国必须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二、“制造强国”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为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总部经济有赖于教育机制包括高职教育机制的支撑
二、高职教育以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途径构建“总部基地一基地”的模式
第三节 高职教育为基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一、劳动力就业转移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二、高职教育要将现代产业制造的新生力军——农民工的培训置于重要位置
三、农民工培训券制是经费投入机制的重要平台
四、农民工培训的“学分银行”制是“存一贷一兑”联动的弹性机制
五、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就是培训券与“学分银行”的有效对接

第七章 高等职业教育“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三、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
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

第八章 高等职业教育“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一节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实践概况
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二、浙江省及宁波市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地”建设构想与实践
一、宁海产学研基地建设背景
二、宁海产学研基地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三、宁海产学研基地主要建设内容
四、预期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