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421608
  • 作      者:
    方舟主编
  • 出 版 社 :
    朝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小学低年级,家长须知三要点:
  快乐第一,学习第二;兴趣第一,成绩第二;习惯养成第一,博学多才第二。
  1-2年级左右,父母的态度和引导,将塑造或决定孩子的一生!
  希望“一线教育”多位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够给您带来全新的方法和启示!
  一线教育,系朝华出版社设立的教育图书创作中心,其创作成员皆为全国各大重点小学、中学的一线教师,以及青少年心理专家。
  “一线教育”将和您共同携手建立家校教育联盟,为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更出色、更杰出而共同努力!
展开
内容介绍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的四大特色:特色一:更注重的是方法。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相当普遍——家长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都掌握着千万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却唯独缺少爱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用方法。例如,很多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可鼓励的时机有哪些?鼓励的具体方法又如何呢?再比如,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改掉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坏习惯,但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呢?与一味介绍教育理论的书籍不同,我们要告诉您的是——方法!特色二: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孩子的任何一种转变,都有着其必然的心理渊源。所以,我们倡导:只有首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所以,《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将更多针对孩子在一二年级,也就是在“幼小衔接”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走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特色三:体现家校联合教育思想。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成长空间。如果深入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开端期,孩子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如厌学、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不是家长或学校单方面教育所能改变的。要想把孩子教育成材,不仅需要教师与孩子之间经常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沟通,更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常做一些交流。这也正是我们写作《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的目的之一。特色四:提高学习成绩与人格培养并重。通过分析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发现:孩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智力上的差异并非决定因素,孩子是否拥有一个好个性、好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认真仔细等很多好习惯,往往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因此,在《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中,我们在讲述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问题的同时,会针对一二年级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具体介绍一些相关的良好习惯与个性的培养方法。毕竟,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是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而不单纯是次次满分的优异成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曾有很多二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向我抱怨:“我家的孩子就不是上学的料,都上二年级了,整天就知道玩,他根本还没有进入小学状态!”
  的确,即使到了二年级,还没有进入小学状态的孩子大有人在。他们还在怀念在幼儿园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他们仍然在讨厌小学的一切,讨厌老师的“不近人情”、讨厌小学的学习方式、讨厌要面对那么多的家庭作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每当家长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时,我都会耐心地这样解释:孩子之所以会迟迟进入不了小学状态,是因为他们没有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家长们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也许家长们又会产生疑问了:“孩子上学就上学吧,他们还需要什么引导吗?”
  的确,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很多重大的变化。
  首先,进入小学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小小孩”了,而是一个“大孩子”、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一身份的改变,或者说,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意识到自己这种身份的改变,这将决定着他们能否正确地面对小学生活。
  其次,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很多习惯也需要转变。例如,他们应该准时起床,不能迟到,并且应该有时间观念了;他们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自由玩耍了,而应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些转变,将决定着他能否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
  还有,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将要面对的很多情况也会完全不同。在幼儿园时,也许他们做错了事,老师会安慰他们不要害怕,但在学校中,老师很有可能就会批评他们……孩子是否能够快速地适应这些不同情况,将决定着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上能否快速地进入小学状态。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会非常后悔:“在孩子入学之前,我并没有对孩子作出正确的引导,我真是个不合格的家长。”
  每当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错误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自责。其实,我觉得,在这些情况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自责,而是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既然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已经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那就千万不要错过1-2年级这一重要时期了。
  对于孩子来说,1-2年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时期,孩子将经历他们人生中的多个重大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开始萌芽,他们的心理在快速成长……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孩子会对学习产生特定并稳固的印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对待学习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孩子一听到“学习”两字就皱眉头,而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之路却充满了期望;
  有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催促下才肯去学习,而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有些孩子在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开动脑筋,而有些孩子总会用那些巧妙的方法去学习;
  ……
  也许家长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孩子是厌恶学习,还是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在这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处于“幼小衔接期”时,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如果在“幼小衔接期”,家长能够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喜欢上学习,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升;但如果在“幼小衔接期”,家长总是催促或逼迫孩子去学习,孩子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强烈的反感,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只会用仇视的目光看待学习。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1-2年级,是孩子对学习形成印象的关键期;是孩子学习能力形成及提升的关键期;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期。因此,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1-2年级,是孩子进入学习生涯的关键期。
  我们都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也许有时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孩子的学习能力绝对代表着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推动力。正因如此,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2年级,是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一 1年级,家长要帮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
  在生活中,我常常听到很多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抱怨:“我家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整天就知道玩,一点学习的意识都没有!”
  作为从教多年的小学老师,我知道,伴随着孩子进入一年级,家长们的抱怨并不仅限于“孩子不懂得学习”,他们还会抱怨,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没有时间观念……伴随着这些抱怨,家长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孩子担心。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总结:孩子越大,家长就越累心。
  其实,这些家长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事实上,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那些缺点,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幼小衔接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处在“幼小衔接期”的孩子,必然会出现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缺点。
  所谓“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统称,时间跨度大致为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时期。因为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当孩子进入小学后,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状态。例如,就像上述家长们所抱怨的那样,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那种天天学习的模式,仍然把“玩”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里,我们不妨把一年级孩子们的这种不适应,称作“幼小衔接期现象”。
  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对一年级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幼小衔接期现象”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我发现,在“幼小衔接期”,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爱玩。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在一年级的孩子中,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他们偶尔都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我经常会关切地询问这些孩子:“你心中有害怕的事情吗?”因为我觉得恐惧心理很容易使孩子小便失禁。或者这样问他们:“你是不是不知道厕所在哪里?”
  但在我的询问下,这些尿裤子的孩子几乎给了我一个相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几乎令我跌破眼镜。这些孩子不好意思地这样对我说:“老师,我太忙了,有好多有意思的游戏等着我去玩,所以,我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了,实在憋不住就尿裤子了。”
  听到这样的理由,大多数的家长一定会以为孩子在跟我开玩笑,但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这些孩子说的都是实话,而且是心里话。
  一年级的孩子的确爱玩,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那种幼儿园心态,所以他们仍然把“玩”当作他们的主要任务。
  另外,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之所以这样爱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年级的孩子几乎都处在六七岁这一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感觉到了他们的周围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大环境。所以,在这一阶段,孩子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而这种探索欲望的主要表现就是——时刻都想着去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及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游戏。
  所以,就像上述事例中那些孩子们所说的,他们真的很忙,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和游戏,使他们几乎都没有了上厕所的时间。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不乏一些做出一定成绩的优秀者。我曾有意识地请他们回忆在一年级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们所回忆出的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在一年级学习和听课的一些细节了,但我对那时候所玩的游戏却记忆犹新。”
  是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已证明这样一个事实,“爱玩”是一年级孩子最主要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一特点是由他们正处在“幼小衔接期”这一特殊阶段所决定的。所以,这时家长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那些抱怨对一年级的孩子根本不起作用了。
  2.在情感上排斥老师或学校。
  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倡导“保教并重”的观念,也就是说,幼儿园老师有两种身份,她们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所以,在幼儿园中,孩子们总能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即使老师所教的知识孩子不能完全掌握,老师也不会怪孩子,更不会责备他们。因为在幼儿园老师的观念中,孩子的安全和快乐是首要的,学习是次要的。所以,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幼儿园老师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位妈妈”。
展开
目录
写在本书前面从幼儿园大班说起
第一章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一 1年级,家长要帮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期”
方法一:第一步——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学
方法二:第二步——让孩子了解,“没有洋娃娃的课堂”同样有趣
方法三:第三步——让孩子自信地“翱翔”在小学世界里
二 2年级,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
方法一:教孩子全面认识自己——让孩子满怀信心地改掉坏习惯
方法二:运用“加减法”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方法三:重视老师对孩子习惯培养的积极影响
三 1-2年级,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
方法一:面对消极、自卑——引导孩子深入地了解、认识自已
方法二:面对推卸责任、悲观——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方法三:面对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学着吃点“亏”
四 1-2年级,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
方法一:引导孩子“玩”出名堂——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方法二: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方法三:动手VS智力发展——勤动手,智力好

第二章 做好1-2年级孩子的家长父母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解
一 做一位有“先知”意识的父母
方法一:面对自卑——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方法二:面对偷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
方法三:面对敏感——给孩子创造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方法四:针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 做一位心平气和的家长
方法一: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
方法二:为孩子的错误而感到庆幸
方法三:让孩子因为家长的教育而拥有一种积极的思维
三 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
方法一: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不要忘记向孩子“索求”爱
方法二:不要因为爱而忽视原则
方法三:从母亲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四 父亲教育——孩子的性别不同。父亲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方法一:面对儿子——父亲要做出“阳刚”的榜样
方法二:面对女儿——父亲要培养女儿的自信心一

第三章 1-2年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
一 学习兴趣——帮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
方法一:让孩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一
方法二:从孩子本身的兴趣出发一
方法三:用童趣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态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方法一:让孩子时刻都保持新鲜感——快乐与好成绩之平衡点
方法二:给孩子创造积极的学习“舆论环境”一
方法三: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
三 学习动机——让孩子明白,他在为什么学习
方法一:精神鼓励增加,物质奖励减少
方法二: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谁学习
方法三:根据孩子的归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 1-2年级,孩子学习能力养成的关腱期
一 学习习惯——让孩子打好漫长学习生涯的“地基”
方法一:在孩子坏行为出现的“萌芽状态”多下工夫
方法二: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注人情感和欣赏
方法三:父母教育意见统一。孩子的好习惯才能养成
二 学习方法——让孩子因巧妙的学习方法而取胜
方法一:学会做学习计划——让孩子轻松地面对学习
方法二:向拖沓“宣战”——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方法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孩子的学习一路“绿灯”
方法四:从容应对考试——巧妙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三 学习模式——学习模式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亦不同
方法一:具体有序型——用具体有序的规则让孩子爱上学习
方法二:抽象有序型——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加上光荣的外衣
方法三:抽象随意型——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际关系
方法四:具体随意型——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

第五章 1-2年级,孩子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一 孩子写作业总是希望家长陪怎么办?
二 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
三 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怎么办?
四 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五 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办?
六 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
七 如何教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