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三,悬念的魅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7187
  • 作      者:
    李镇西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绝对的真实是本书的生命,这也可能是它能够吸引其他读者的地方。<br>    首先想到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以前读不懂课本上的散文、抒情诗、小说节选,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作者那样的感同身受,根本就没有睁开内心的双眼,去观察、去感悟这个世界的真善美。而李老师在宝贵的课堂上,利用那其他老师会用来讲解考试技巧的宝贵的45分钟,给我们朗读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刘震云的《凤凰琴》,巴金的《怀念萧珊》,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淳朴而又美好的文学,走进了沉重而又深刻的思想。相比那种讨论几道题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br>    ——付锐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于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省乐山市一中、成都市玉林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兼班主任,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系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br>    出版有《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怦然心动》、《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一)(二)、《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与青春同行》、《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等24部著作。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br>    曾获(以时间为序):“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br>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十大感动四川年度人物”。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套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实录。绝对的真实是本套书的生命。本套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困惑与茫然、痛苦与坚持、眼泪与欢笑,有情节、有反思、有悬念。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它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串记忆的珠宝,一份情感的珍藏,一束青春的花朵。<br>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是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一(3)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时在高一年级下学期所写的日记。班级自治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的亮点之一。<br>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一)——爱的延伸》适合初、高中教师,学生,广大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初讲《祝福》<br>    按教材课文顺序,本来开学第一堂课就应该讲《祝福》,但对于这篇我讲过不止一次的很熟悉的名篇,我却踌躇起来。记得当时我对学生解释为什么不先学《祝福》时,我是这样说的:“虽然我从假期里就开始备这篇课文,可是我还没有想清楚如何讲。如果草率地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对不起鲁迅。”因此,我把第一单元的小说暂时放了放,而先给学生讲文言文单元。我想以此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备课。<br>    尽管如此,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教学方案仍然没有明晰。我当然可以设计一个“讲”得比较精彩的教案,但我首先着眼于学生的“学”。这篇课文的参考资料浩如烟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凭我已有的对鲁迅文章的理解,都可以把这篇内涵丰富、思想厚重的文章“讲”好。但是,现在我思考的或者没有把握的,不是我如何“讲”好,而是如何让学生“学”好?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都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这是我现在坚定不移的原则。尽可能引导和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课文,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哪怕是肤浅但很真诚的理解,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而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这比我个人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的精辟分析更为重要。<br>    既然如此,在有一个大体教学设想的前提下,我更追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随”学生课堂表现之“意”)而非教师课前预想的教学步骤的精确性。“礼教杀人”无疑是《祝福》要表现的主题,但我不应该让学生抽象地知道这个结论,而应该让他们在感受形象的同时受到心灵的触动,进而认识到“礼教”何以能够“杀人”;同时,我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到“礼教”不仅仅是恶人杀人的凶器,也是无数普通的人甚至是善良的人无意杀人的工具;不仅仅过去有旧的礼教杀人,今天也同样有新的礼教杀人,而且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是“杀人者”!当然,学生所获得的这些认识,应该依靠他们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的思考、彼此间的研讨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而不是我一个人的灌输。正如我几年前所说的:“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会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当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不要老想着把自己对课文“深刻的领会”、“精彩的分析”、“独到的见解”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了5分,也比老师灌给他10分强!”<br>    因此,虽然我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还没有考虑成熟,但我仍然带着没有写完的教案走进了教室。我决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程序,甚至改变课前我的某些预想,怎么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考,怎么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情,怎么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怎么样有利于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鲁镇,进而联想到今天的时代甚至联想到自己,我就怎么上。一切见机行事,一切随机应变。我相信,只要学生动起来了,这堂课就一定会成功。<br>    带着这样的自信,我开始了《祝福》的教学。<br>    我先问了同学们:“哪些同学在课前已经把课文完整地读过一遍?请举手。”<br>    少数同学举起了手。<br>    我数了数,说:“还不到一半。不过不要紧的,因为考虑到同学们课业负担比较重,我们把预习也放在课内。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认真地默读一边,已经读了一遍的同学再读一遍。在读的时候,要用上脑子,一边读一边想。把让你若有所思,或者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或者产生了联想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也可以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下,把音注上,总之读了以后书上要有读过的痕迹。读的过程就是自己感悟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我打算用三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来研讨这篇课文。好,现在你们自己读吧!李老师在这儿没有作任何提示,也没有设置任何问题,先让你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读完以后我们再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可以就全篇谈总的印象,也可以从某一个细节出发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我希望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言。”<br>    学生们打开书,开始静静地读。我看到钟晓在读的时候拿出辞典查生字,便表扬他:“看,钟晓正在查辞典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br>    学生们继续自读,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祝福》(鲁迅)。<br>    我巡视了一圈,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读课文。然后我也打开书,再次仔细读课文,估计着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会有所感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br>    二十五分钟过去了,我看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阅读完毕。我说:“好,很多同学都读了一遍。但是你们读过的书是否留下你们的笔墨痕迹呢?”我把我的教材扬起来,翻开课文给大家展示,“大家看李老师的书,里面有读的时候写的心得批语,还有许多地方我做了勾画。你们有没有呢?李老师给大家说这些,就是要大家明白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那就是带着心去读。我越来越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渐渐失去了阅读的耐心。大家都习惯于形象化,比如喜欢看图片,看电视剧,取代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想象。我们的阅读理解力在退化,这是人类的悲哀。人们即使在读书时,也是基于抓情节,找结局,其实,就这篇小说而言,你要找结局,结局开头就给你摆出来了:祥林嫂死了。但祥林嫂为什么会死?这一个过程更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这才是真正读小说。”<br>    这段话我的确是有感而发,我就是想提醒我的学生,在图文信息时代,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学会和保持一种古典的阅读。<br>    “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我又把话题转到课文,“我不知道同学们读这篇小说以后,理解到什么程度,感受到什么程度?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许鲁迅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远,我们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障碍,但不要紧,我想知道在老师没有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你们自己能够读出些什么东西。哪位同学说一说?”<br>    平时很少发言的毕明方第一个举起了手,我热情地鼓励他: “好,请明方说说。”<br>    毕明方说:“读这篇文章我觉得有些话我读不懂,但是我觉得我还是理解了一些。我觉得这篇文章像一部电影,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和场面,先从现在说起,展示一个结局,然后产生一个回忆,是怎么发生的。作者把事情的发生叙述得很详细,描写也很生动,例如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还有他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都非常好。”<br>    毕明方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他今天居然能第一个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这些感受,我很高兴,对他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说得非常好!我说他‘非常好’有两个含义:第一,他读懂了结构,他说课文先写出了祥林嫂的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写祥林嫂的不幸,同时他还读出了课文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第二,明方原来是不发言的,今天居然他第一个发言,勇敢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说得很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呵呵!”<br>    全班同学自发地为毕明方热烈鼓掌。<br>    毕明方的发言,意义不仅仅在于他说出了他对课文的感受,更在于他开了一个主动发言的好头。我班有许多同学平时也是不爱发言的,这妨碍了课堂交流,我决定趁势再说几句:“同学们都用掌声表达对明方的敬佩。我想,明方你在举手前其实可能也犹豫过,也经过思想斗争的,但你最后战胜了自己。<br>    新学期,新起点<br>    2月27日 星期日 雨转晴<br>    今天是新学期报名的日子,我班却少了两位同学。<br>    上学期期末最后一天向同学们致以新年祝福并憧憬着新学期的何思婷转学了。<br>    现在我的手机上还保存着她昨天晚上给我发的十多条短信:“因为我们家在*六市买了房子马上就可以搬了,爸爸给我找了一个数学老师补课,在成都住在别人家总不方便。所以才把我转走的。”她还在短信中提出:“李老师,我觉得您人好,还真的舍不得。干脆,您做我干爸爸,我也可以常和您聊天,好吧?这可是我想了好久的,那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有时间我会常去看您。干爸,请受女儿一拜,女儿敬您一杯!”<br>    我发短信说:“我会永远关注你的成长。以后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br>    欧阳震宇也转学了,她妈妈是金堂县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非常优秀,对儿子要求也很严。上学期半期考试后,有一次周末来学校发现欧阳震宇不在学校,一直到下午五点过才回来,一问原来是出学校去打电子游戏了。当时他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不放心孩子,要将欧阳震宇转回她任教的学校。<br>    无论是何思婷还是欧阳震宇我都很舍不得,但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我会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他们的。<br>    今天很早来到学校,就像上学期开学第一天一样,我、王晓丹老师和赵志老师在教室里接待报名的同学们。<br>    第一个来报到的是项柳依同学。我检查了她的作业,做得非常认真。我一页页翻看她写的随笔,每一篇都是用心写的。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认真读同学们寒假写的随笔,否则对不起他们。
展开
目录
新学期,新起点<br>开学第一天<br>教育理念VS教育权威<br>老话重谈——整顿男生宿舍<br>回家<br>女生宿舍的故事同样精彩<br>家长会——学而思教育<br>同学们的心事<br>给陈霜蝉的鼓励<br>谈心——强劲、杨扬<br>座位调整<br>和赵老师顶嘴事件<br>凌飞的思考<br>关于春游活动的谈判<br>作弊事件引发的思考<br>油菜地里的语文课<br>郊外的语文课有感与农家调查<br>开导魏乐庭<br>灵魂的搏斗<br>初讲《祝福》<br>再次走进《祝福》<br>自治周——用行动证明一切<br>自治周中的纪实<br>愚人节趣事<br>感谢《班主任》杂志<br>自治周情况总结<br>学习的烦恼和进步的快乐<br>打架事件<br>自律及如何面对失败——给霜蝉和南希的信<br>师说心语——理解万岁<br>在风雨中成长<br>为集体荣誉可以撒谎吗<br>家长会上谈的四个问题<br>对月考的总结<br>师德与阅读教育经典<br>凌飞的进步<br>“爱”让我留下<br>集体迟到事件<br>关爱弱小<br>珍惜<br>五凤之行<br>五凤的感悟<br>“早恋”与“早念”<br>走向成熟<br>青城山之行<br>附录:我的幸运(严忠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