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在“最中国”的学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17774
  • 作      者:
    柳袁照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在“最中国”的学校》我到十中来有很多次了,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十中召开全省百年名校发展现场会,我在现场阅读到了许多东西,让我不能忘怀。我与很多同行一样,到十中来,最重要的一个体验就是很感动,为十中有这么美的环境感动;为十中能把历史和现代联结在一起,这么浑然天成而感动。只要一提起十中,马上就会想到那群人,想到那群人后面还有很多的人,这一群人和这一群人后面的很多人,都会让我很感动。十中是一个令我们流连忘返的地方,许多校长来了以后,总还会带许多人来,甚至会把家里人带来看看,她实在是一个太能令人感动的学校。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后,王季玉便远赴日本学习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接着又赴美国,考入麻省蒙特霍克女子大学,专攻文学;毕业后,又考入伊利诺大学,攻读生物学,荣获理科生物学博士。
    生活如同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回想当年,季玉先生在国外留学的那一段日子,或许也就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人生的坐标或许也就在那时已然定下。
    就在季玉先生海外求学的日子里,其母王谢长达女士在国内做出了一个勇敢而艰辛的举动:创办女学。那时的旧式女子,往往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儿子的身上,夫荣妻贵、母以子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更远大的精神追求。但是王谢长达却涌动着一腔爱国情怀,以强国作为自己的梦想。在振华校庆25周年的讲话中,她表达了自己当年的初衷:“长达切不自量,愤国势之凌夷,怜女界之沉沦。”于是,一所女子学校便在苏州小巷中悄然起步。这所学校,诞生在灾难深重的年代,承袭了这片土地上的忧患;这又是一个宿命,中华女子千年的梦想,百年的抗争,都丝丝缕缕地羁系在这片风雨迷蒙中升浮而起的江南土地之上。
    1917年,王季玉先生学成归国。她既有博士学位,又兼学文理二科,知识全面,是当时国内奇缺的人才。各大学相继发来聘书,她完全有条件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但先生并不仰慕名利地位,婉言谢绝了各大学之聘,继承母志,致力于办好女子学校,为妇女解放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这时母亲王谢长达年事已高,王季玉毅然承担了这一重任。先生当初或许也没有想到,一句承诺,就此将她的一生定位在了这个不起眼的角落,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割舍。
    ……
展开
目录
序一:十中的意义
序二:柳袁照和他所在的学校
序三:袁照其人

第一辑
一个女子与一个时代的教育
费孝通的师生情
爱的磁场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像贝时璋、杨绛、何泽慧、陆璀那样做人做事

第二辑
西花园那寂寞的三块石碑
写在校史的边缘上
历史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做一个对家乡文学历史格外偏爱的人

第三辑
第一要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
为青年教师造势
记住的与记不清的
听课,我如跋山涉水
校园、课程和理想 

第四辑
走大师引领学科发展之路
杨绛、徐玉卿和三年期青年教师
十中教师成长的一个范例
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

第五辑
2006年:百年节点
2007年:教师发展之年
2008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第六辑
最重要的是气息
是园林,更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称作为学校的地方
从美之浸润走向文化自觉

第七辑
我的母亲
站在“校长中心”的平台上
倾听天籁之声
我的三十年
我在“最中国”的学校

第八辑
“最中国”的学校
“法”外的思想与实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