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课程缺斤短两
美国师资培训本科阶段的课程一般包括普通文理科课程、任教科目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如何设置三者的比重则是目前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争执所在。
开设普通文理科课程一般占师范生培训课程的1/3—1/2,其本意是为师范生奠定一种普通文理知识基础并提高其综合素质。除了必须学习英语、数学以及至少一个学期的外语之外,师范生还应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选择若干门导论性科目——“从工业工程到遗传以致保健教育的一系列课程都可以从用来满足自然科学的必修要求。在人文科学方面,学生可以从建筑师到意大利语直至哲学中任选一些课程。社会科学方面,从政治学到社会学直至经济学也有数十门课程可供选择。”诚然,这些课程体现的是美国“自由教育”的理念,但这种自助餐式的选课方式受到了一些富有改革意识的人士的质疑:目前各界人士纷纷指责中学生的基础教育不足,既缺乏阅读、写作、计算及学习外语的能力,也不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欣赏、创作才能。那么,师资培养机构是否应该为此负责?但就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言,未来的教师必须要掌握牢固、广博的基础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方能胜任培养新世纪公民(新世纪人才标准请参见第三章相关内容)的重任。
任教科目课程在师范生培养课程中的比重通常为1/4—1/3,与师范生希望获取的教师资格证书的科目类别以及准备任教的科目相对应。美国中学教师60%毕业于大学的中等教育专业,但在其全部培养学时中,只有1/4—1/3用于学习未来任教科目的课程,这势必导致“所学的课程未能使他们为教学做好准备”的恶果,但是否因此就要为中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开设高深的人文或理科学科的专业课程?这是否是其未来从教中学课堂实际所需?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尚待进一步的思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