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3088
  • 作      者:
    秦旭芳,刘乃歌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了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中学生身份、教师角色等理论探讨,本书面向幼教教师和家长,同时,也为从事儿童科技教育的研究者进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设计与指导提供研究素材。
展开
作者简介
    秦旭芳,博士、教授,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辽宁省幼教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事业管理与发展委员会委员。曾获教育部曾宪梓奖。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代表作有:《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论》,《聪明宝宝成长指南》、《i科学实验》等丛书。<br>    致力于发展心理与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背景使得她在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br>    刘乃歌,硕士,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英国斯泰福厦大学访问学者。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产业化运作:英国报业现代化的支撑》、《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等。主持、参与9项国内外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探究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应成为儿童科技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儿童用像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学习科学是当今科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包括了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中学生身份、教师角色等理论探讨,同时以主题形式呈现了日常生活、生物秘密、物质与变化、自然现象4大类、 20个主题、200个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探究活动实例,活动过程翔实、具体,便于老师和家长操作;活动设计新鲜、有趣,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探究兴趣。<br>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面向幼教教师和家长,同时,也为从事儿童科技教育的研究者进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设计与指导提供研究素材。
展开
精彩书评
    儿童所建构的理论,无论对错,都不是随意的,他们经常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理性。并且紧密地建立在证据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从儿童“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理解的困难所在。<br>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学标准工作组组长卡伦·沃思<br>    我对科学的爱好首先来自我的母亲。当我刚懂事时,我经常坐在母亲膝盖上,通过母子间几百个小时的交谈,我头一次知道了阿基米得、达·芬奇、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和达尔文。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从附近的池塘里采集单细胞的生命体,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母亲那里,我学会了奇妙的思维方法,懂得了大自然的美……<br>    ——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里查E.斯莫利<br>    幼儿有求知欲,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究事物的基本驱力。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呼吸、饮食一样重要。自由发现是幼儿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与探索.有助于维持幼儿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好奇心。至关重要的是,幼儿应以其自身的速度进行探究的自由,而不必担心得到“错误”的答案。在一种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幼儿能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们的“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样”  “什么时候”找到可能的答案,满足天生的求知欲。<br>    ——《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作者 罗伯特 E.洛克威尔
展开
精彩书摘
    理论探讨篇<br>    第一章  科技教育简述<br>    第一节  概述<br>    一、科技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br>    科技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对科学与技术教育的习惯称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教育的影响,我国少先队的活动就把科技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并就此引申出科技教育的概念。从当前人们对科学概念本身认识的发展趋势看,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在被越来越明显的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趋势模糊,直至消失。从新的意义上定义,它们只是在纯理论与纯实践之间反映出“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认为科技教育与国际流行的科学教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上是相同的,没有必要再把它们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br>    科技教育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其复杂性。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产生了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划界;19世纪的教育家强调科技教育的“个人生活实用价值”,提升了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20世纪的教育家主张通过科技教育克服人性的弱点,强调“个人人性发展价值”,注重科技探索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0世纪末,科技教育向人回归的观点,使科技教育不仅关注人的发展,同时也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即科技教育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
展开
目录
序<br>理论探讨篇<br>第一章  科技教育简述<br>第一节  概述<br>一、科技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br>二、科技教育实践重心的转移<br>三、科技教育与科技探究的内涵<br>第二节  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br>一、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理念<br>二、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br>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br>四、以改变儿童学习方式为根本点的教育理念<br>第三节  科技教育活动的认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br>一、突破“特殊认识活动”的认识论局限<br>二、面向科学研究世界的新认识<br>三、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br>第四节  科技教育的支持系统<br>一、“自在性”环境与“自为性”环境相结合<br>二、一体化教育模式与学习化社会相结合<br>三、“社会生态理论”与“以人为本”相结合<br>第二章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理念<br>第一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br>一、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哲学基础<br>二、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科学学基础<br>三、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br>四、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心理学基础<br>五、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教育学基础<br>六、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基础<br>七、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人才学基础<br>第二节  儿童科技探究活动的主要目标<br>一、目标构成的理论依据<br>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br>第三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究过程与特点<br>一、科技教育活动及类型<br>二、科技教育活动设计<br>三、科技教育活动中的探究过程<br>四、科技教育活动中的探究特点<br>第四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br>一、启蒙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br>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br>三、创新性与实效性一致的原则<br>四、自主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br>五、强调主体性与重视过程相结合的原则<br>六、最佳学习状态与内部动机的原则<br>七、尊重个性、智力与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br>第五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指导的主要策略<br>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技教育资源<br>二、创设促进儿童科技活动能力发展的环境<br>三、选择适宜的科技教育教学策略<br>四、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技教育<br>第三章  科技教育中的学习者和教师<br>第一节  科技教育的文化境脉与学习者身份<br>一、文化境脉与学习者身份<br>二、科技教育的文化境脉中的学习者身份<br>第二节  科技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特征<br>一、教育专业的多面手<br>二、儿童科技活动的引导者<br>三、儿童探究世界的陪伴者<br>四、儿童科技“问题支架”构建的协助者<br>五、教学方略的实施者<br>六、儿童走向科学道路的引路人<br>探究活动篇<br>第四章  日常生活<br>单元一  我们身边的“小玩意儿”<br>单元二  五种感觉<br>单元三  木工制作<br>单元四  厨房物品<br>单元五  蜡制品<br>第五章  生物秘密<br>单元一  难以置信的菌类<br>单元二  神奇的种子<br>单元三  “大力士”豆子<br>单元四  土豆实验<br>第六章  物质与变化<br>单元一  光和彩色<br>单元二  巧用反射<br>单元三  影子的恶作剧<br>单元四  美妙的声音<br>单元五  呀!这是重力<br>单元六  多种多样的运动<br>单元七  液体形态<br>单元八  肥皂的奥妙<br>单元九  热和冷<br>第七章  自然现象<br>单元一  感受土壤<br>单元二  空气和风<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