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度语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46162
  • 作      者:
    王开东著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鲜活的课堂实战,深入的文本剖析,前沿的理论架构,广阔的课堂视野。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开东,江苏省知名青年教师,“深度语文”研究核心成员,全国“名师育名师”首届骨干班成员,《求学·高分作文》杂志特约编委。主张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首创“三有六让”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三有”即“有趣、有情、有理”,“六让”即“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经《中国教师报》推出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之友》、《教师博览》、《福建教育》、《河南教育》、《师道》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00多篇,著有《非常语文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教育:突破重围》《福建教育出版社》等。曾应邀赴成都,北京、上海等地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开门见山第一课;万里写入胸怀间——《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当爱已成往事——《雷雨》课堂实录;作文,其实不难;魏征和唐太宗:谁成全了另一半——《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魏征解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优秀教师的八种武器;好学生的六项修炼;走向未来课堂的关键词;非常班主任的非常教育……《深度语文》是王开东老师语文教学探索的又一力作,以四大板块诠释最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课堂现场》是最鲜活的课堂实战,文体详备,精彩绝伦;《文本解读》是最深入的文本剖析,鞭辟人里,一针见血;《课堂亮剑》是最前沿的理论架构,登高望远,一览无余;《课堂视野》是最具代表性的课堂瞭望,他山之石,美不胜收。
  《深度语文》把抽象的课堂理念衍化为课堂教学的直通车,以崭新的风格建筑起深度语文的探索之路。
展开
精彩书评
  开东的课堂,从课文出发,走向生活,更走进心灵。因而能够“嬉笑怒骂皆文章”,“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镇西(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
  不知不觉中,阅读开东已经成为我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开东的文字,纯净厚重,万里无云。开东的课堂,绚丽与质朴齐飞,灵动与深沉一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王君(著名特级教师)
  一朵具体的花,远比关于它的一千种描述包含更多的真理。阅读本书中一个个精彩课例,宛如无意间走进了一条森林与草原交界带的繁花小径……如果你从这本书中仅仅读出一些所谓的方法技巧,而没有触摸到其中饱满丰盈的理想、激情、智慧、爱、生命……那实在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夫子(东三省十佳语文教师)
  王老师的课堂,是梦开始的地方。天纵宽,海纵深,心如疾风,飞跃长空。
  ——李鑫(苏州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
  王老师的课堂,不仅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过去时代的经典,还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痛苦时代的痛苦,一个挣扎时代的挣扎,一个希望时代的希望!
  ——吕曜晖(苏州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
  开东骨子里那种对生命的敏感,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与后天修炼而来的高度自觉的形式分析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既巧妙地解决了考试问题,又让学生拥有了真正的语文素养。
  ——铁皮鼓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篇文章,表面上讲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两层意思形成类比,作品最终指向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姑且称这种写法为“言在此而意在彼”法。
  从文章学的角度来说,为人贵直,为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些波澜起伏,富有韵味,机智含蓄的文章,总能给人无限遐思,让人获得深刻启迪。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来看,无论是创作者的情感抒发,还是读者的审美期待,都倾向于委婉含蓄的阴柔之美。
  一般来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创作方法,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是以物喻人。
  即对有关社会、人生等话题,不是直接采用叙事抒情的写法,而是撷取大自然或人类社会中的某个外物,聚焦、探究、深化,巧妙地表情达意。屈原是这类写法的个中高手,芳草喻人最先来自屈原之手,难怪司马迁说他“取类迩而见意远”。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可谓此类写法的代表,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科幻元素。
  《猫城记》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有“我”幸存下来,在艰难地自救之后,结识了一群猫人,他们把“我”带到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
  猫人也有历史,拥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而且打胜过,可是在最近五百年中,他们尔虞我诈,自相残杀,窝里斗,忘记了过去同仇敌忾、抵抗外辱的光荣历史。一致对内的结果,导致文明的退化,潜力的衰竭。最后,“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膨胀的外星文明古城。整个作品处处说猫事,但又处处写人情。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对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做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并间接抨击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内忧外患。但同时,又对革命力量极尽嘲讽。
  第二是借事说事。
  这种叙事手法非常巧妙,表面上是说这件事,实质上却指向另一件事。两件事情之间,或对照,或类比,有着必然的联系。之所以借事说事,“假语村言”而已。伊朗经典影片《小鞋子》就是一例。
  9岁的阿里,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伊斯兰教家庭里,妹妹莎拉只有7岁。妈妈多病,爸爸做工,挣很少的钱。有一天,阿里帮妹妹修鞋子,不小心弄丢了那双淡紫色的鞋子。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阿里决定和妹妹一起承担这个灾难。他们每天穿一双鞋子上学,莎拉放学之后,阿里才换上鞋子上学,常常因为迟到挨骂。
  后来莎拉找到了小鞋子的下落,可是,那是一个比他们还要苦难的小姑娘,牵着一个老年的瞎子沿街乞讨。善良的阿里和妹妹放弃了讨回鞋子。
  暑假里,阿里和爸爸一道去做工,他要用自己的劳动为妹妹买一双小鞋子。买鞋子的路上,爸爸带着阿里骑着车摔下堤坝。到医院里花完了打工的钱,莎拉的小鞋子又泡汤了。
  后来,阿里得知镇上举行运动会,第三名的奖品就是小鞋子。阿里通过种种努力,好容易报上了名。在比赛中阿里一马当先,在快要接近终点的时候,阿里放过一个人,两个人,准备稳获第三名。但一不小心阿里跌倒了。爬起来的阿里疯了,他绝不能让妹妹失望。瘦小的阿里像一匹受惊的野马,疯狂地越过一个又一个人,结果鬼使神差地获得了第一名。在对第一名的欢呼声中,阿里流下了失望的泪水。阿里不但与小鞋子失之交臂,反而跑坏了兄妹俩唯一的那双鞋子。
  《小鞋子》说的是孩子,表达的却是成人,这是伊朗电影惯用的一种手法。阿里通过“合作、寻找、劳动、竞争”来面对灾难,实际上是伊朗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面对厄运的一种抗争、一种反抗、一种挣扎,这是一种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第三种是指桑言槐。指桑言槐,实际上就是隐喻。第一个提出隐喻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特别重视隐喻的使用。他说,隐喻可以使风格有所提高而不流于平凡,还能使文章风格鲜明,引入注意。当然,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质也决定了我们含蓄、矜持的精神特质,那些不愿意直说,不便明言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隐喻来表达。从认知学上来说,隐喻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隐喻表达,最著名的当是鲁迅写的《夏三虫》。文章说人们在夏天常为跳蚤、蚊子、苍蝇所害;但比较起来,三虫之中,他更讨厌的是蚊子与苍蝇。其理由是:“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的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却当未叮之前,要哼哼的发一大篇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就更其讨厌了”。
  而苍蝇呢,“无论怎么好的,美的,干净的东西,又总喜欢一律拉上一点蝇矢”,这对美的玷污,是令人憎恶的。而一旦“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们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撮着,营营的叫着,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这就近乎卑劣了。
  文章借苍蝇、蚊子、跳蚤叮人时的吸血形象,隐喻反动文人、假革命者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为自己的罪恶行径涂脂抹粉的行为。
展开
目录
诗意地攀登(代序)
第一辑  课堂现场
第一节  语文序曲——未成曲调先有情
 开门见山第一课
 为什么而读书
第二节  文体教学——万紫千红总是春
经过与穿越:小说教学中的情与理
 把“捣蛋”进行到底——《祥林嫂》课堂实录
 战争让人性走开——《蛮子大妈》课堂实录
 娶个宝钗做老婆——《红楼梦》解读与教学
散淡与跳跃:散文教学中的意与境
 眼泪为谁而飞——《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
 美丽是愁人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
 让生命铸铁一样站立——《合欢树》课堂实录
浪漫与精确:诗歌教学中的景与情
 万里写入胸怀间——《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恐惧与战栗:戏剧教学中的灵与肉
 当爱已成往事——《雷雨》课堂实录
历史与现实:文言文教学中的聚与散
 至情言语寂无声——《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沉稳与灵动:作文教学中的思与诗
  多角度叙事
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文,其实不难
第三节 课堂变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同题异构——《窗》的两次教学
 一、见证人性的光辉和暗淡
 二、阅读是一种对抗
旁逸斜出的一次导入——《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课堂实录
自主评点交流课——《想北平》课堂实录
第二辑  文本解读
孔子的变与不变——《孔子世家》解读
一、政治上的不变
二、教育上的“变”
不是每一块砖都有机会去筑长城——《谈厄运》和《直面苦难》解读
 一、苦难不可避免
 二、为什么要宣扬苦难哲学
《陈情表》后的刀光剑影——《陈情表》解读
一、晋武帝为什么非要让李密做官不可
二、李密为什么不愿出来做官
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的《爱》解读
一、“这是真的”
二、“真的”背后
小人鱼的忧伤和幸福——《海的女儿》解读
一、小人鱼的爱与痛
二、小人鱼的文化意义
天鹅是怎样炼成的——《丑小鸭》解读
一、丑小鸭类比安徒生
二、丑小鸭想传达什么
魏征和唐太宗:谁成全了另一半——《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魏征解读
一、做良臣,不做忠臣
……
第三辑 课堂亮剑
第四辑 课堂视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